陳炯明簡介(陳炯明個人資料介紹)
2023-04-19 15:49:14 2
陳炯明簡介?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幼名捷,字贊三,又字月樓、競存廣東海豐縣白町鄉人粵系軍事將領,中華民國時期軍政代表人物之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陳炯明簡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陳炯明簡介
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幼名捷,字贊三,又字月樓、競存。廣東海豐縣白町鄉人。粵系軍事將領,中華民國時期軍政代表人物之一。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入縣學,後在惠州讀書,1898年考中秀才。1905年和1908年先後畢業於海豐師範學堂、廣東法政學堂。早期思想激進,敢做敢為。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在香港召集同志準備東江起義,被推舉為起義軍總司令,旋與鄧鏗赴歸善(今惠陽市)組織起義。11月6日,在淡水起義,打響東江起義的第一槍。二次革命中,宣布廣東獨立,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南洋。1916年在惠州附近成立了廣東共和軍總司令部,任總司令,參加護國。袁世凱死後,交出兵權,北上晉見段祺瑞、黎元洪,獲「定威將軍」稱號。1917年隨孫中山南下護法,率親軍組成援閩粵軍。1918年1月,兼任惠潮梅軍務督辦,率部入閩。1919年10月任國民黨廣東支部長,反對孫中山北伐,鼓吹聯省自治。後因反對北伐,且以辭職相威脅,被免去內政部長、廣東省長和粵軍總司令職,保留陸軍部長。1922年6月指使所部叛變,炮轟孫中山駐地後回任粵軍總司令。
1924年1月4日,孫中山通電討陳。陳炯明通電下野,退居香港,殘部退往東江一帶,後經廣州國民政府兩次東徵,被徹底消滅。1925年10月10日,美洲致公堂改組為中國致公黨,推舉陳炯明為總理,唐繼堯為副總理。1933年9月22日,陳病逝於香港,翌年歸葬於惠州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