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動植物演變(地球上的動植物)
2023-04-19 19:01:22
動物:
據外媒reducing-suffering報導,地球上的鳥類一共有2000-4000億隻,完全可以媲美銀河系中的恆星數量,按地去看,熱帶雨林的鳥最多,其次是草原。
但相比其他一些動物,鳥類簡直是少得可憐。據估計,哺乳動物至多有約1萬億隻,它們包括老鼠、海狸等齧齒目,還有蝙蝠等翼手目,這些動物有個共同特點,即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餵養幼體。
再往上看就是爬行動物和兩棲類了,它們各自有100萬億隻,生物學家曾發現,印度國家森林每1平方公裡就有1萬隻爬行動物,而在波多黎各盧基略實驗森林中,每1平方公裡的爬行動物竟多達350萬隻。
接下來就是魚了,它們的總量達到10的15次方,是爬行動物的10倍之多,然後是蚯蚓(10的17次方)、塵蟎(10的17次方)和陸生節肢動物(10的19次方)等。
數量最多的動物則是線蟲,這種寄生動物已成功適應幾乎每一個生態系統,無論是海洋還是土壤,甚至是海拔最高的地方,因此它們的數量超過其他任何一種動物,達到驚人的10的22次方,常常是每1立方米就有上百萬個線蟲。
植物:
生命的起源是由化學物質構成的DNA和原生漿液。植物伊始距今二十五億年前(元古代),地球史上最早出現的植物屬於菌類和藻類,其後藻類一度非常繁盛。直到四億三千八百萬年前(志留紀),綠藻擺脫了水域環境的束縛,首次登陸大地,進化為裸蕨類植物和蕨類植物。為大地首次添上綠裝。三億六千萬年前(石炭紀),裸蕨滅絕,蕨類植物衰落。代之而起是石松類、楔葉類、真蕨類和種子蕨類,形成沼澤森林。
古生代盛產的主要植物於二億四千八百萬年前(三疊紀)幾乎全部滅絕,而裸子植物開始興起,進化出花粉管,並完全擺脫對水的依賴,形成茂密的森林。
在距今1億4千萬年前白堊紀開始的時候,更新、更進步的被子植物就已經從某種裸子植物當中分化出來。
進入新生代以後,由於地球環境由中生代的全球均一性熱帶、亞熱帶氣候逐漸變成在中、高緯度地區四季分明的多樣化氣候,蕨類植物因適應性的欠缺進一步衰落,裸子植物也因適應性的局限而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這時,被子植物在遺傳、發育的許多過程中以及莖葉等結構上的進步性、尤其是它們在花這個繁殖器官上所表現出的巨大進步性發揮了作用。
使它們能夠通過本身的遺傳變異去適應那些變得嚴酷的環境條件反而發展得更快,分化出更多類型,到現代已經有了80多個目、200多個科。
正是被子植物的花開花落,才把四季分明的新生代地球裝點得分外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