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如何描寫薛寶釵(曹雪芹筆下的薛寶釵)
2023-05-02 08:22:30 2
薛寶釵是紅樓夢裡最鮮活靈動的生命,喜歡她的人極力讚美她,嫌棄她的人極力貶低她。眾口鑠金中,她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曹雪芹的筆下,她有血有肉,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有能力的人。
大多數人認為薛寶釵自私之事發生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
芒種節當天,大家都忙著餞別花神,林黛玉起來較晚,薛寶釵前去找她。中途看見寶玉進了林黛玉的房間,便獨自往回返,路遇一對蝴蝶,她一路追逐至滴翠亭外,聽到林紅玉和丫環墜兒談論手帕之事。為防止被人發現,便栽贓給林黛玉。此事讓她飽受爭議。
但從客觀上來看,薛寶釵的本意絕非栽贓。
首先,從當時的情境來看,她和林黛玉的關係更親密些。因為林黛玉未來,她自告奮勇地前往,本能之下說出林黛玉的名字,是情理之中。
其次,她從林紅玉的說話聲中就能判斷出此人是誰,更知道林紅玉的做事為人,所以隨機應變。用賈母最喜歡的林黛玉暗中提醒林紅玉的不雅行為,絕對是上策之選。
最後,她知道得罪林紅玉一個人不可怕,但得罪了林之孝這個奴才堆裡的「頭」,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她以林黛玉之名驚動林紅玉,不是什麼栽贓,而是個人智慧的瞬間反應、本能體現。
讓人感到薛寶釵冷漠的事發生在紅樓夢第三十二回,
王夫的丫環金釧兒跳井自殺後,薛寶釵前來相勸,對王夫人說出這樣的一番話: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麼想。據我看來,她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她下去看著,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她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
這種勸解讓大家口誅筆伐。但客觀上講,大家都是感情先入為主了。因為金釧兒之死,源於她與寶玉不分場合的調笑,在當時的社會,她要負責任的。所以,脂硯齋在薛寶釵勸解王夫人處有兩句批語:
「善勸人,大見解!惜乎不知其情,雖精金美玉之言,不中奈何!」
脂硯齋認為薛寶釵的一番言語完美到近乎是「精金美玉之言」,也就是說,脂硯齋根本不認為薛寶釵為人淡漠。
作為解讀紅樓夢最本質,最能表達曹雪芹筆下人物的脂硯齋,其批註值得讓人相信。
薛寶釵選秀失敗之後,走上「金玉良緣」的道路。面對賈母的阻撓,林黛玉的痴情,薛寶釵義無反顧,使出渾身解數,動用自己的全部資源,最終成了「寶二奶奶」。
紅樓夢第八回,薛寶釵身體不舒服在家裡養病,賈寶玉親自前來探望。在薛寶釵的閨房裡,兩人互看通靈寶玉和金鎖。就在薛寶釵念出通靈寶玉上刻的字跡之後,丫環鶯兒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我聽這兩句話,倒象和姑娘的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
鶯兒一個丫環,不去給賈寶玉倒茶,反而細聽兩人之言,並說出「兩人是一對兒」的話來,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金玉良緣」之說。
一個丫環的說法自然沒有分量。薛寶釵很快動用了薛蟠幫忙。
王熙鳳和賈寶玉受了馬道婆的妖法後,眾人忙亂之際,薛蟠遠遠看了林黛玉一眼,便酥倒在地。這一眼讓薛蟠動了心思。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賈寶玉自己弄了一個藥方,要用三百六十兩銀子給林黛玉配藥。這個藥方不好配,其中有頭胎紫河車,人形帶葉參,龜大何首烏,千年松根茯苓膽,所用的君藥是死人頭上戴的珍珠。後來王熙鳳證明,薛蟠配成了此藥。
藥方是給林黛玉治病的。薛蟠配藥,只能是給林黛玉所用。後來薛姨媽說要給林黛玉與賈寶玉做媒,薛寶釵攔著不讓,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薛蟠想娶林黛玉為妻。調動自己的哥哥娶走情敵,薛寶釵的做法絕對算是一個妙招。
薛蟠自然不會娶到林黛玉,薛寶釵很快請動了一個重要級的人物——賈元春。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賈元春賞賜了端午節禮。寶玉外出喝酒回來後,襲人讓人將禮物取了出來,有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寶玉見了,喜不自勝,問過這後才知道,自已的不和林黛玉一樣多,而是和薛寶釵的一樣多。
賈元春的做法,就是暗示薛寶釵當弟媳。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僅啟用自己的丫環、哥哥,還想辦法請動了貴妃賈元春,薛寶釵為了一個目標,調動整合了自己的所有資源,目標堅定,鍥而不捨,這絕對是一個努力向上的人所作所為,值得尊敬!
薛寶釵如此優秀,她與林黛玉之間究竟誰更優秀,其實只有一個答案,兩人一樣優秀,一樣出色,因這兩人本是一人。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脂硯齋開篇寫道:
「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
這指的就是「釵黛合一」。紅樓夢裡這種暗示其實不少。
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判詞判曲裡,兩人都是同時出現的,賈寶玉見到兼美「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嫋娜,則又如黛玉」。
後來林黛玉和薛寶釵兩人互以姐妹相稱,甚至劉姥姥講的兩個故事,也都是兩人同出的。
這些都表明,薛寶釵林雖是兩人實質卻是一人。只不過林黛玉是出世的模樣,薛寶釵是入世的模樣而已。
所以,那些討厭薛寶釵的人,實質上是沒有真切認識到薛寶釵本質的人。在曹雪芹的筆下,她其實就是一個入世的「林黛玉」而已。因而一味地對她指手劃腳,說三道四的人可以休矣!
一家之言,僅供閒看【文/小涵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