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貓在小區裡跑丟了怎麼辦(古人養貓得準備聘禮)

2023-05-22 11:25:39

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1192年11月4日,大雨如注,狂風怒號。

時年67歲的陸遊,臥病在床,寫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將滿腹愁緒藏進那場悽風苦雨裡。

大多人不知,也是在這一天,這位南宋大文豪還寫下了一首大作,有詩句云:「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狸奴正是古時貓的暱稱。

不久前,「古人養貓得準備聘禮」登上微博熱搜,讓很多人驚嘆「奇怪的知識又又又又增加了呢!」

除了「聘貓」,還有哪些文氣十足的冷知識?這還得從包括陸遊在內的歷史文人說起——

五代南唐·周文矩《仕女圖》

想養貓?先下聘禮

「聞到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鏟屎官,網絡流行語,意指養貓養狗並經常給貓、狗鏟屎的人。喜愛貓狗的人士常常幽默地將自己比作鏟屎官。

貓的鏟屎官,這一「職位」可謂歷史悠久。在近日央視《經典詠流傳》衍生系列短視頻《經典冷知識》節目中,青年男歌手蔡程昱向大家介紹,古人養貓不叫「買貓」,而是「聘貓」,需準備聘禮才能領貓回家。

一時,「古人養貓得準備聘禮」引起廣泛關注,截至目前,這一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7千萬,網友們紛紛大呼:「這個,算給鏟屎官官方考古認證了?」「好正經可愛的知識普及。」「待遇真好,想不到喵星人在古代這麼有地位!」

節目中提到,「鏟屎官一職可追溯到戰國時期,但因為貓捉老鼠,有利於農業生產,所以當時更注重貓咪的捕鼠功能。」

對此,多次擔任SCA名貓冠軍賽裁判的杜婷也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禮記·郊特性》中恰有記載:「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但到了唐宋時期,貓逐漸從捉老鼠的「功能貓」變成了陪伴主人的「寵物貓」。

古人不僅會為自家寵物貓買貓糧貓窩,還會帶它們做美容,更誇張的是古人養貓講究下聘禮。《經典冷知識》介紹,「鏟屎官首先需要選一個良辰吉日,備上一份聘禮,最後籤訂納貓契,才算完成儀式。」

聘禮有何講究呢?對此,文人墨客從不吝惜筆墨,為後人留下不少聘貓的「證據」。

黃庭堅在《乞貓》中寫道:「聞到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聽說別人家的貓要產仔兒,買來小魚兒穿在柳枝上聘貓去。)陸遊在《贈貓》中寫道:「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其中裹鹽即用鹽來交換小貓。

杜婷表示,因為鹽和小魚在古代屬於比較貴重的食物,以鹽或魚當聘禮,一方面可以體現領養人對小動物的重視,另一方面貓主人也可以獲得一些實惠。

除了聘禮,清論《崇正闢謬通書》中記載,如果在帶貓回家的途中遇到溝溝坎坎,要填平了才能過,到家後還要帶貓拜灶神和狗等等。

對此,網友「襄陽笑看紅塵」笑稱:「養過兩隻貓都跑了,原來沒給聘禮!」網友「德保鷹嘴桃」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到親戚家拿只貓呀狗呀,都是送包鹽或白糖的」,也算沿襲了這一古代風俗。還有更多網友感嘆:「嗯,真的學到了!」

北宋 · 易元吉 《貓猴圖》局部

你的貓叫「二狗」?學學「貓痴」陸遊

「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你或許想不到,「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詩人陸遊,還是位不折不扣的「南宋第一貓奴」。畢竟他留存於世關於貓的詩作超過20首,也因此被當代詩迷朋友們狠狠「吐槽」:「他給摯愛——唐婉妹妹也就寫過十首而已!」

為何當初會「鹽裹聘狸奴」,陸遊在《贈貓》一詩中作了解釋:「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起因正是,老鼠總偷偷溜進屋內把他的書咬得一片狼藉,於是把小狸奴請回家。

不過小狸奴抓不抓老鼠,得看它自己的心情,「狸奴睡被中,鼠橫若不聞。殘我架上書,禍乃及斯文。」對此,陸遊也無可奈何,還得好吃好喝「伺候」,「執鼠無功元不劾,一簞魚飯以時來。看君終日常安臥,何事紛紛去又回?」可見其對小狸奴的寵溺有多深!

徐悲鴻的《貓》

給貓取名字,是每一位「鏟屎官」的職責,陸遊也不例外。如果你隨大流給你的貓取名「二狗」「咪咪」「招財」「進寶」,那恐怕要被陸遊笑話了。

「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除了小於菟(wū tú),陸遊還叫自家小貓「雪兒」「粉鼻」「天子妃」「玉面狸」等等。

不過你們知道嗎?貓在有親切的暱稱之前,名稱統一成「貓」,也是有淵源的。以前各個地區對貓都有不同的叫法,例如貔狸、烏圓、狸奴等等,至秦漢時期,人們依據貓捕捉老鼠的特性和它的叫聲,起名為「貓」。「鼠害苗,而貓能捕鼠,去苗之害,故貓字從苗。(《埤雅》)」「貓,茅苗二音。(《本草綱目》)」

武漢六零後畫家白駿痴迷於畫貓40餘載,最高峰時曾養貓多達70餘只。(2021年03月19日《極目新聞》曾報導)他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古人為貓起的名字,的確十分雅致。

張大千的《花貓圖》

有記載,身體是黃色的,而肚子和四隻爪子是白色的橘貓叫做「金被銀床」;純黑的貓咪叫做「烏雲嘯鐵」;肚白腿白的黑貓叫做「烏雲蓋雪」;全身黑色尾巴白色叫做「墨玉垂珠」;全身白色叫做「尺玉」「霄飛練」;全身白色嘴邊有花紋的叫做「銜蝶奴」;通身白色,身上有橘黃色的斑點的叫做「雪地金鏤」……

難怪網友們不禁感嘆:「古代人都好會起名字呀。」「一隻貓的名字比我的名字還好聽!」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同类文章
貓咪多久需要擠肛門腺(貓咪肛門腺到底要不要擠)

貓咪多久需要擠肛門腺(貓咪肛門腺到底要不要擠)

鏟屎官最近聞到自家的貓咪散發出一股臭味,久久揮散不去,走哪帶哪。 貓咪也開始頻繁在地上摩擦自己的屁股,這是貓咪需要擠肛門腺了嘛? 鏟屎官立刻就某度了一下,結果有人說要擠!有人說不要擠!這給人整暈乎了,到底是擠還是不擠啊! 本篇文章就幫鏟屎官們理理清楚,先出結論:不用擠!
寧波流浪狗愛心救助直播(寧波最暖心物業)

寧波流浪狗愛心救助直播(寧波最暖心物業)

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 那救狗一命呢? 天熱了 小動物們都很愛折騰啊 論壇上剛來了一隻最不要臉的邊牧犬 現在又有了一隻錯估自己頭型 伸進欄杆卻出不來的流浪狗 …… (拍的略糊,可這小眼神看著又慘又想笑) 東論網友@quyd拍攝 終於,這副慘狀引來好心
蜘蛛俠新角色首曝(蜘蛛俠新女友黑貓)

蜘蛛俠新角色首曝(蜘蛛俠新女友黑貓)

2021年還剩下幾天就將成為過去式,而未來式的2022年也是站在了接力點前,而伴隨著2022年虎年的到來,關於漫威這段時間的很多消息傳聞也是不斷湧現出來,有關於後續的項目作品的,也有關於之前漫威項目新消息的。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看看,漫威這段時間都有哪些新消息曝光: 【1】8個漫威秘
狗突然的對主人叫心臟都要嚇壞了(主人以為狗狗躺在血泊中)

狗突然的對主人叫心臟都要嚇壞了(主人以為狗狗躺在血泊中)

家裡養了狗,那真就是隨時準備迎接新驚喜,尤其是柯基這種渾身上下散發著「智慧」氣質的狗狗。 這隻超可愛的柯基叫作Cartier,它的主人在泰國大城經營著一家咖啡館兒,平時它就跟主人在店裡呆著,四處遛遛什麼的。 前幾天主人像往常一樣讓Cartier出門自己上廁所然後等它回來。結果等了好久
貓超卡划算嗎(10元貓超卡又來了)

貓超卡划算嗎(10元貓超卡又來了)

前言:收到顯示器,黑色背景下全是彩色亮點,換貨; 不過27寸4K的屏幕,用電腦真的爽,比筆記本爽多了,雖然我這個筆記本是16寸的。01 10元貓超卡又來? 一、活動概覽 活動地址:https://developer.aliyun.com/adc/series/activity/serv
戰神貓熊滿級(娜貓的雙子指令形態登場)

戰神貓熊滿級(娜貓的雙子指令形態登場)

在最新的特攝雜誌上,出現了比較有趣的劇照,首先就是關於女騎假面騎士娜貓的新形態。雖然是女騎,但其實她的新形態比較少,目前一直都是在使用這個節拍形態,終於有了新的形態了。另外就是之前因為基洛利而下線的假面騎士棕熊,似乎並沒有死亡,然後再度歸來。然後就是假面騎士極狐和邪魔徒的立場了,似乎是合作了?因為
世界排名前10最聰明的狗貴賓(能記住一千多個單詞)

世界排名前10最聰明的狗貴賓(能記住一千多個單詞)

2021年5月10日,Hub City Animal Project宣布展出一座銅像,以紀念「世界上最聰明的狗狗」——Chaser。 她有多聰明呢?她在1歲時就能記住約4百個單詞,在三歲時,她的詞彙量已經超過了一千個! Chaser飼主的女兒Bianchi還說道,除了知道哪個單詞對應
淘寶目前暢銷的玩具(天貓618四大類玩具熱賣榜)

淘寶目前暢銷的玩具(天貓618四大類玩具熱賣榜)

截止6月20日23:59,天貓「618年中大促」落下帷幕。與往年鋪天蓋地的宣傳相比,今年整個活動周期都顯得有些安靜,平臺方甚至沒在活動結束第一時間發布最終成交額數據。這不免讓人忐忑:今年的行情是否很差? 從玩具業來看,不是很樂觀。中外玩具全媒體中心記者從部分廠商處獲悉,由於疫情對經濟造成的
愛養貓的女生什麼性格(養女兒如養貓)

愛養貓的女生什麼性格(養女兒如養貓)

在眾多想生兒子的家庭中,不全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有些夫妻感覺養女兒後經歷失望和傷心,許多方面要比養男孩更操心。 可女兒不是一直被稱為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嗎?為何會有人這樣比喻女兒呢?這不得不提有些女孩總在感情中犯傻的情況。 不久前的假期我參加了多場婚禮,現場有許多新娘新郎的長輩,在一聲聲祝
已滅絕的金剛鸚鵡(最高可賣上萬歐元)

已滅絕的金剛鸚鵡(最高可賣上萬歐元)

金剛鸚鵡原產於巴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圖據《國家地理》網站 金剛鸚鵡是色彩豔麗的大型鸚鵡,羽毛五彩斑斕,像彩虹一樣漂亮。平均體長在90-100釐米左右。它們智商很高,模仿能力超強,平均壽命有65年之久。由於廣受喜歡,金剛鸚鵡長期以來成為不法分子走私的對象。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