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你還想告訴我們什麼呢(你所不知道的幼小銜接)
2023-05-19 17:03:03 4
為人父母之路,要進度,也要溫度,方法和愛缺一不可。在我看來,為人父母最遺憾的事莫過於:在有了孩子之後,因為問題而忽視關係,因為事而傷害人,因為愛而種下怨,因為孩子而丟了自己。
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盧梭
1、別再自亂陣腳——幼小銜接的四種聲音
課間休息時,一位學員媽媽幾乎是衝到我面前說:「老師,我想問問你們當初是怎麼給花生進行幼小銜接的?我最近真的特別焦慮。」我放下還未來得及送到嘴邊的水杯,問她:「先說說你的焦慮是什麼?」
她滿臉愁容地說:「我兒子今年從幼兒園轉到一個學前班,剛開學兩個星期,老師已經找我談過好幾次話,每次都是反饋說孩子沒有規則意識。而且,我們每天晚上寫作業也很痛苦,他寫字特別慢。我都快愁死了,這種情況可怎麼上一年級啊?」
在此期間,陸續有幾位媽媽圍過來。其中一位顯然被這股焦慮情緒影響到了:「啊,你們上了學前班還這樣,我家孩子什麼都不會可怎麼辦?老師,你說需要給孩子報幾個特長班嗎?」場面隨即失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打開了話匣子。有「補刀子」的:「聽說一年級的學習進度很快,不提前銜接的孩子很難跟上進度。」有「潑冷水」的:「不至於吧?我覺得你們太焦慮了,孩子上個小學還要銜接?沒必要搞那麼麻煩,孩子怎麼著都會適應啊!」有「現身說法」的:「我們當初就是沒做好銜接,現在兒子都已經上二年級了,可還是面臨很多學習和作業上的挑戰。一定要在一開始打好基礎。」還有「學霸勵志」的:「別擔心,我們之所以來這裡學理念、學方法,不就是為了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至於兩眼一抹黑嘛!我正想請老師推薦幾本書呢,先用知識武裝自己。」
好似一語驚醒夢中人,大家紛紛點頭,停止交談,齊刷刷地又將目光聚集到我身上。我正欲張口,教室後方傳來一個冷靜的聲音:「那也不一定,我在孩子幼升小之前看的育兒書比懷孕的時候還多,結果小學老師的一個電話就能把我打回原形……」
畫風突變。最初引發討論的媽媽感慨道:「唉,當媽之後,我才體會到了『聽過無數的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的含義。」大家都跟著搖頭、苦笑,陸續回到座位上。我轉身重新拿起水杯,表面平靜,心裡卻在考慮著如何調整課綱。這樣的場景並非特例,從中我能夠聽到關於幼小銜接的四種聲音:
憂心忡忡型
未雨綢繆型
語重心長型
不屑一顧型
這四種聲音在很多關於幼小銜接的對話中都會出現。糟糕的是,當它們匯集到一起時,不但不能保證信息的有效性,反而容易引發更多的焦慮、茫然和無力感,因為大家都會陷入吐槽和抱怨中。
不僅在幼小銜接領域,這種焦慮的現象在整個家庭教育領域都很普遍。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教育和兒童發展,很多父母在談到專業術語時都頭頭是道。問題在於,大家花了大量時間通過社交媒體和理論書籍等渠道了解教育,結果是:頭腦裡的聲音越來越多,對於某些問題的恐懼也隨之放大。一旦在現實生活中真的與這些問題狹路相逢,這些聲音反而會引發更嚴重的迷茫和不安。理論認知與方法指導之間的巨大落差令當今父母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慮中。
有時候我也會適當引導,引導的方式很簡單,只是在大家說完之後追問一句:「然後呢?」「所以呢?」很多人在聽到問話時會先愣一下,然後陷入沉思。比起喧囂的吐槽和抱怨,這種沉默的思考顯得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因為它通向的是解決方案。無論事情多棘手,都會有它的解決之道。只要我們願意放下焦慮,從外在聲音中抽離出來,回歸內心,看到問題的本質,才不至於自亂陣腳。
2、撥開迷霧看清方向——幼小銜接的本質和目的
在遇到問題時,多數人都忘記了花時間思考問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而是急於知道「怎麼做」。倘若目標不清晰,一味急著找方法,就好似在沒有指引的情況下趕路,越匆忙,越容易走入誤區,不知不覺與真正要去的方向背道而馳。走錯路或許還可以折返,可是教育哪裡來的回頭路呢?
幼小銜接是教育的基礎工程,適應小學生活並非唯一目的,幼小銜接,顧名思義就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既然是銜接,那麼順利過渡並適應小學生活自然是多數人所重視的幼小銜接的目的,但若將之看作唯一的目的,就大錯特錯了。究其本質,幼小銜接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正如教育絕不僅是為了讓學生適應教學體制,幼小銜接也不能只是為了讓孩子適應一年級。
梁啓超先生說:「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就時間性及重要性而言,幼小銜接就如同是教育的基礎工程。由此看來,適應一年級只是其短期目標,而為孩子的「自我發展」和「自立」做準備才是幼小銜接的長期目標。
幼小銜接是平穩的起航,不是殘酷的迫降。既然是目標,那麼無論是短期的「適應」,還是長期的「準備」,兩者都需要經過一個不斷試錯、不斷調整、不斷改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即是幼小銜接。幼小銜接是一個為自我發展和自立做準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陪伴孩子練習如何起航、如何發展航行所需要的意識和技能、如何在困難和挑戰中成長,讓孩子帶著溫暖和力量前行,而不是催促他們快快起飛,然後手忙腳亂地迫降在一個陌生的世界。
目標清晰了,方法其實並不難,只要一步步做起即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跬步」易行,可若是朝著錯誤的方向積累,便是「謬以千裡」。每一步操作都以幫助孩子為自我發展和自立做準備的長期目標為方向,其中的方法不僅切實可行、融入生活,而且尊重孩子、尊重關係,注重品格和能力的培養,循序漸進地為孩子的起航和獨立飛行打基礎。我相信,在實踐的過程中,你會欣喜地發現,「適應」不再是需要刻意強求的目標,反而是自然而然達到的狀態。
我是幸福孕孕,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有愛有思想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點讚和評論,更多育兒知識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溝通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