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黑土鱉能吃嗎(農村吃團魚奇葩遭遇)
2023-05-20 03:53:28 1
農曆七月半,農村家家戶戶都要下飯祭祖。這也成為繼春節、清明後,第三個農村大團圓的時間段。
今年,潮泥小哥在嶽陽做生意的一個堂哥,特意趕回老家祭祖。一同回來的,還有客戶送給他一隻五斤多重的團魚,據說是從洞庭湖裡搞上來的野貨。堂哥沒捨得吃,搭乘高鐵帶回茶山坳老家,拿來孝敬父母。黑乎乎的一攤趴在桶底,就像一坨碩大的牛屎。
這是不是野生團魚?
農村土廚子有句俗語,「初秋螃蟹深秋鱉,吃好鱉肉過寒冬」。衡陽農村通常把鱉稱為團魚,而秋高氣爽天氣,正是吃團魚的好時節。對於團魚的吃法,衡陽民間喜歡把它和土雞煨在一起。食材齊全的,還可以加一點人參、火腿、海參、蟲草等作為搭伍,也有用香菇、黃花菜等搭配的。
衡陽菜土雞煨團魚,到了江蘇就美其名曰「霸王別姬」。以團魚和仔雞為原料蒸製而成,味厚鮮濃。這道既有英雄又有美女的菜餚,給團魚罩上了一層滋陰壯陽的光環。
請教黃燜團魚,最常見的吃法
團魚入菜,古已有之。
《詩經》有「包鱉」:用泥巴裹住放在火上燒烤;
《禮記》有「濡鱉」:原汁原味燒團魚;
《楚辭》有「胹鱉」:清燉團魚;
《齊民要術》有「鱉臛」:團魚羹;
《清異錄》有:「遍地錦裝鱉」,團魚外裹以羊網油,配以鴨蛋脂,上籠蒸熟。
老鱉湯,滋陰壯陽
袁枚烹調的「帶骨童子鱉」,放在今天也是非常精彩的。首先團魚要半斤左右,取少年團魚的細嫩。先過一道豬油煎炸,然後加水、醬油和蔥、姜、蒜及料酒一起煨制。不少人嫌豬油肥膩,其實豬油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可怕。
現代醫學的觀點認為,烹飪中用兩份植物油和一份豬油,是非常合理的用油結構。
一道好菜,需要色香味俱全。在北京一家頗具文藝氣息的餐廳,潮泥小哥曾經見過非常別致的團魚做法,大廚將這道菜取名為「百年孤獨」:將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原書放大做成大書式的餐具,裡面是用芋頭仔、土豆仔打底,上面放一隻煨熟的團魚,活像團魚趴在河底的鵝卵石上。
團魚,詩意的吃法
五斤重的野生團魚,勾起了吃貨的興趣。剛宰殺一隻三斤多的母雞,磨刀霍霍準備殺團魚時,卻發現這傢伙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爬出鐵桶,跑得無影無蹤。恰逢農曆七月,大夥都在打趣,這可能是誰家老祖附身在團魚上!
在衡陽農村,過山烏龜和陳年老鱉是不能吃的。
現在,地道的野生團魚很難尋到。有經驗的廚師,一眼能分辨出團魚的好壞:正宗的野生團魚,煮熟了的肉帶粉紅色,而人工繁殖的團魚,則是青白色。大約二十年前,野生團魚就賣到了150-200塊錢一斤。
如果釣到老團魚,大多會放生
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的農村小朋友,用一根繡花針穿一條泥鰍釣團魚。放上個三五天,運氣好上來一隻野生團魚,這學期的學費就解決了!而現在,野生團魚基本上要賣到500-700塊錢一斤。
三十年前,農村野生團魚還比較多。
有一種專門叉團魚的職業,拿著一根五米來長的叉子,去河邊的沙地裡叉。當然不是盲目亂叉,叉團魚的門道如下:選河水清澈、河底有泥沙的地段,叉魚人站在河邊用力鼓掌,要把手彎成拱形,這樣鼓掌聲音就渾厚。
大約鼓掌5-10分鐘,團魚就會浮出水面,叉魚人就可以判斷團魚的大體位置,然後拿著鐵叉一頓猛叉,往往就有收穫。
叉團魚的叉子長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