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以漁不如授之以魚(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2023-05-21 13:46:08 1
【原文】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讀原著】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學原文】範蠡1遂去,自齊遺2大夫種3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4,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5。子6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7讒種且8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9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10。」種遂自殺。
1.範蠡:春秋時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滅吳,後隱去。
2.遺:讀wèi,給予,贈送。
3.種:文種,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越王勾踐的謀臣,為越王勾踐滅吳立下赫赫功勞。滅吳後,不聽從範蠡功成身退的勸告,被勾踐賜死。
4.長頸鳥喙:長脖子,尖嘴巴;指陰險狠毒者的狀貌。
5.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這是省略句,完整的是「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共樂」,省略的兩個「之」字,都是代詞,他,指越王勾踐。
6.子: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7.或:有的人。
8.且:副詞,將要、快要。
9.而:連詞,表示轉折關係。
10.之:代詞,它,指「七術」中的「其四」。
翻譯
範蠡於是離開(越王)。從齊國給大夫文種寄來信,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嘴,可以和他共患難,不可以和他同享樂。您為什麼不離去?」文種見到信,稱病不上朝。有人詆毀文種將要作亂,越王於是賜給文種一把劍,說:「您教給我討伐吳國的七個辦法,我用了其中三條就滅了吳國,其中四條還在您那裡,你替我跟著先王嘗試一下吧。」文種於是自殺。
【悟原理】
解惑
1.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越王勾踐在滅吳以後,周元王將他的爵位由「子爵」提升到「伯爵」,隨後他僭越稱王。
2.「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這也是使他稱霸於諸侯的原因。
3.據《史記·貨值列傳》記載,範蠡離開越國以後,「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通過經商,成為富豪。
啟迪
1.範蠡離開越國,給文種寫信勸他也離開越國,是因為他看透了越王勾踐「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正是這種識人之明,使他在政治上功成身退;生活上泛舟江湖,悠遊自得。一個連一代霸主都能看透的人,在經商更能洞察人性,所以他成為一代富豪,也是信手拈來的事。範蠡從一位成功的政治家轉型為成功的商人;呂不韋從成功的商人轉型為成功的政治家——歷史故事充滿了魅力。
2.文種沒有聽從範蠡的建議,選擇繼續留在越王勾踐身邊,可以看出他根本不了解越王勾踐。他雖然「稱病不朝」,但是也能看出他貪戀權勢。
3.範蠡的識人之明使他安享餘生,文種的貪戀權勢使他服劍自殺,一對比,二人高下立判。
4.越王勾踐在成功滅吳之後,非但沒有對他的功臣感恩戴德、大加封賞,反而以德報怨,加以屠戮。若不是範蠡預先離開,他必然也逃脫不了文種的下場。
5.越王勾踐賜死文種的原因很可笑,「人或讒種且作亂」——竟然是這種「莫須有」的罪名。這也說明,越王勾踐本心是有殺死文種的想法的。否則他不會因為這種原因而殺死一個對他有大恩大德的功臣。
6.從越王勾踐賜死文種時對他說的話來看,越王勾踐那種小人得志、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嘴臉躍然紙上。
7.從越王勾踐屠戮重臣,以及後世封建社會的開國皇帝屠殺開國功臣的事例來看,可以總結出一條規律:凡是自己能力不足、內心極度不自信的君主,認為自己駕馭不了自己的臣下,才會大開殺戒、濫殺無辜——比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凡是自己能力超群、氣度恢宏的君主,文治武功足以震懾自己的臣下,他和他的臣下往往會君臣和諧,讓他的臣下得以善終——比如秦始皇、漢光武帝劉秀。
就我個人而言,我最佩服漢光武帝劉秀,將來我會專門寫關於他的文章。
8.範蠡功成身退的事例,為後世很多人樹立了榜樣,比如秦滅六國的第一功臣王翦;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都是從範蠡身上受到了啟發才得以善終的。
9.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把鳥打盡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沒有用處了;兔子已死,那獵狗也沒用了,不如烹了吃了。這裡是指一個人失去了利用價值,就被殺掉或者落下個比別人更慘的下場。
應用
1.側重於整個故事,我們可以用來證明,一個人只有處在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時候、處在能體現自己價值的位置才是最有價值的。比如金銀可以充當貨幣,購買東西,但是金銀不能用來生火取暖,如果把金銀用來生火取暖,就失去了他的價值。(如果要抬槓,用金銀買木頭生火取暖,我也沒辦法。)
2.側重於範蠡和文種截然不同的下場,我們可以證明,識人之明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說明,見好就收也是人生一種聰明的選擇;貪得無厭可能會一無所有。
3.側重于越王勾踐的無情無義,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恩負義、過河拆橋。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忘記自己給別人的恩惠,這是我們應當從中學到的做人處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