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起源和來歷簡短(藝術大家談生肖)
2023-05-22 00:44:30
你知道十二生肖的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先秦兩漢的典籍裡有不少關於十二生肖的表述,但不能確定那個時候的人就有屬相了。到了南北朝時期,事情明朗了。
北周的史書裡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當時北周跟北齊打仗,北周這邊有個人叫宇文護,權傾朝野,北齊做得很不地道,有什麼事兒不在戰場上解決,把人家宇文護的母親扣住了!
北齊還逼著宇文護的媽媽,給宇文護寫信,信裡說:「當年在武川鎮,我生下了你們三兄弟,老大屬鼠,老二屬兔,你最小,屬蛇。」
這個故事充滿爾虞我詐,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確認,那就是北周北齊的時候,十二生肖已經廣泛使用了。
人家母親說了呀,三兄弟分別屬鼠、屬兔、屬蛇。知道這個還可以推算出來,老大比老二大3歲,老二又比老三大兩歲。
那為什麼十二生肖在這段時間流行了呢?有一個說法是,民間老百姓用著簡單方便。
我們知道,古代人是用皇帝的年號來紀年的,比如說一個人出生在乾隆十八年,乾隆三十八年成婚,就用這種方式紀年。
而南北朝時期有個特點,亂,非常亂!有多亂?比如說北齊,6個皇帝,一共才28年;北周也好不到哪兒去,5個皇帝,一共25年。有很多皇帝在位還不到1年就下去了。
身逢這樣的亂世,年齡都不好算。咱們對比一下,現在兩個人聊天,一問,你85年的,我90年的,中間差了5歲,一目了然。
到了南北朝時期可悲催了,一問,你建德七年的,我大定元年的,中間還有三四個皇帝的年號,這咋算?想解開這道題,雙方不僅要精通歷史,還要同時具備小學三年級數學的水準,真是難為古人了。
哎,有了十二生肖,這事兒就好辦了。只要牢記十二生肖的順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就能很方便地對比年齡。
任你皇帝一個接一個地換,咱們老百姓就用十二生肖,十二年一輪迴,雷打不動。所以說,十二生肖的普及,可能和連年戰亂非常有關係。
這本說叫《範曾說十二生肖》,作者範曾是一位國畫大師,還是國學家和詩人。他畫了很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再給這些動物配上文字。在傳統文化中間,十二生肖中的每一種動物都是獨特的,都有豐富的寓意。
比如說兔子。兔子在古人眼裡非常有靈性,作者舉了《芸窗私志》裡的一個故事。
后羿在巴山打獵,碰見一隻像驢那麼大的兔子,很是驚奇啊。后羿緊追不捨,終於把它逮住,關到了籠子裡。半路上,兔子不見了。而籠子還是好好地關著,並沒有撬動的痕跡。
這天夜裡后羿夢見了一個人,看打扮穿著像是王公貴族,這人開口說:「后羿啊,我貴為此地神靈,你為什麼如此羞辱我,作為報復,我將讓逢蒙取代你。」
果然,第二天,逢蒙殺了后羿,奪了他的位置。因為這個緣故,當地人從此不敢去獵殺兔子了。看來,兔子嬌小,也不能隨便欺負,像后羿那麼強的男人,也會倒大黴。
到了隋朝,發生了一個暖心的故事。《隋書》裡記載,汲郡有個人叫華秋,他的母親很不幸去世了,華秋就在家旁邊築了一座墳,安葬母親。
那時候朝廷下令,徵收兔子的皮毛,於是整個郡縣都在圍獵兔子。有一隻兔子被人發現,一路跑一路追,這隻兔子跑到華秋家裡,華秋盤腿坐著,兔子就直接藏到華秋的膝蓋下面。
獵人們散去之後,兔子就一直住在華秋家裡。華秋是孝子,宅心仁厚,多半不會把兔子交出去。
但兔子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呢?只能說人家的靈性非比尋常了!
關於兔子還有一個事兒比較有意思,嫦娥的玉兔是一隻小白兔,這大家都知道,但古代的白兔很常見嗎?這可不一定。
古籍《抱樸子》說:兔壽千歲,滿五百歲則色白。兔子壽命一千年,要五百年的修煉,毛皮才能修成白色,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
不過其他典籍裡也說,哪一年哪一年,什麼地方出現了一隻赤眼白兔。出現白兔,被認為是祥瑞的徵兆。
這說明什麼?古代的白兔是稀有物種,不容易見到,才可能寫進史書裡嘛!我們日常見到的白兔,確實是近代才傳入中國的外來品種。
說完兔,來說說雞。從一開始,雞在中國人心目中就是積極陽光的。《詩經》就說了,「風雨悽悽,雞鳴喈喈;風雨瀟瀟,雞鳴膠膠;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看,多麼健壯有力!
在這兒我們要給一個詞兒平反,哪個詞兒呢?雞鳴狗盜。現在說一個人是雞鳴狗盜之徒,那是罵人的。但追溯這個詞兒的來源,我們能發現更加豐富的意味。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代表齊國出使秦國,秦昭王不按套路出牌,把孟嘗君和他的門客全都軟禁了。秦王自恃雄強,要殺要剮全憑他一句話。
孟嘗君想,不能坐以待斃啊,得想辦法。他託關係聯繫到一個受寵的妃子,請人家幫忙在秦王那兒說好話。
妃子答應了,開出的條件是一條白裘。但那條白裘早就讓孟嘗君獻給秦王了,怎麼辦?
有個門客站起來說:「不用擔心!我來為公子解憂!」到了夜裡,這個門客鑽狗洞,偷偷潛入秦昭王的宮室,把白裘偷了出來。
妃子得到白裘,信守承諾,給秦昭王吹耳邊風,孟嘗君他們重獲自由!
自由了那還等什麼,趕緊跑啊!孟嘗君這夥人剛走沒兩天,秦王馬上反應過來——不行,俺不能放虎歸山,來人啊,給我追。
孟嘗君到了函谷關已是後半夜,估摸著秦王的追兵馬上來了,函谷關必須馬上過。但函谷關在夜晚是關閉的,只有等公雞打鳴兵士才會開關。
孟嘗君急得冒汗,這時候又站起來一個門客,說:「公子不用擔心,我來為您分憂。」
他學了一陣雞叫,真有一群公雞跟著他叫喚,兵士聽見雞叫,起來開門,孟嘗君這才出了函谷關,逃回齊國。
「雞鳴狗盜」,原來指的是孟嘗君的門客鑽狗洞、學雞叫,確實是上不了臺面的技倆。但對孟嘗君來說,沒有「雞鳴狗盜」,他怎麼能逃出生天呢?它最初的確不是什麼壞詞兒,關鍵時刻能救命呢!
所以說古典文學中、傳統繪畫中,一提到雞,多半是正面昂揚的形象。這句李賀的詩就很顯而易見,「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範曾老師是國畫大師,這本書的插畫非常精彩,讀讀故事,欣賞欣賞國畫中的《神女伏虎》和《神猿獻壽》,才是這本書的正確打開方式。如果你想了解十二生肖的更多淵源,就拿起這本書開始讀吧。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