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抹醉人的芳香(那醉人的紅)
2023-05-18 23:45:38 2
那抹醉人的芳香?來源:運城新聞網□楚明亮,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那抹醉人的芳香?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那抹醉人的芳香
來源:運城新聞網
□楚明亮
近年來,平陸縣馬泉溝的紅葉在「黃河金三角」一帶聲名鵲起。每年10月中旬以後,四面八方的遊客一撥又一撥地湧向馬泉溝欣賞紅葉。10月31日是個星期天,天氣也不錯,我和幾個朋友於早上9:00驅車前往馬泉溝觀賞紅葉。
通往馬泉溝的路不太好走,坡陡彎急,連續翻了兩條大溝,按照景區路標提示來到觀賞紅葉的山頭。走下車來,站在山頭向四處望去,茫茫大山藏青一片,除了溝壑裡還有那麼一點似顯非顯、零零碎碎的紅葉,其餘地方哪裡還有紅葉的蹤影。身邊的遊客和我們一樣搖頭失望。問了當地一位村民,才知道每年10月中旬是觀賞紅葉的最佳時間,可惜我們來晚了。
這麼遠來了,沒有看到紅葉,心裡不免有點遺憾,但是看看時間尚早,總不能現在就回家。我和朋友商量之後,準備前往半溝裡的馬泉溝村裡去看看。車子在山間公路緩緩行駛,我們透過車窗看到山坡上、田陌上、大路邊,一棵棵柿子樹葉全落了,一個個紅燈籠似的柿子掛滿枝頭,一些村民正在摘柿子。不遠處的山坡上,似瑪瑙、像珍珠的野酸棗紅彤彤的一片,我們停下車來,爬上山坡摘酸棗吃,此時的酸棗已經綿軟,吃著酸甜酸甜的。「看那兒!」隨著朋友一聲呼喊,我們發現十幾米以外的七八棵山楂樹上,為數不多的紅山楂像小鈴鐺似的隨風晃動。大家紛紛跑過去摘山楂吃。我突然發現山楂樹下的草地裡落了紅紅的一層山楂,原來山楂沒人採摘,熟透了大都落在樹下。隨行的幾位女同志鑽在樹下撿拾山楂,一會兒每人就撿拾了一小袋,這也許就是意外的收穫吧。
走進馬泉溝村裡,停好車子,我們在村裡隨意轉悠。村子裡各家各戶門前的屋簷下、杆子上、地上、樹上到處晾曬著旋好的柿子,紅彤彤的一片,煞是好看。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數「柿掛」了。所謂「柿掛」,就是村民們把柿子旋了皮之後穿成串懸掛在杆子上。在一戶村民門前的柿掛前,我目測著這家人搭建的柿杆:兩個豎杆分別有20多米高,橫杆大約30多米長。我數了數,一個橫杆上掛了35串旋好的柿子,一串柿子有90多個,整個杆子掛了3100多個柿子。一幅幅柿掛就像一幅幅紅帘子垂掛在那裡。
村民的院子依山而建,高低不同,錯落有致。他們門前的柿掛隨著地勢搭建,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個紅色垂簾,瀑布一般,整個村子紅紅一片,蔚為壯觀。
一些村民坐在院子裡,搖著自製的旋車正在旋柿子,他們身邊放著一筐筐、一堆堆火紅的柿子,遠遠望去,就像一堆堆燃燒的火焰,紅紅的一片。據一位村民介紹,每年國慶節過後至11月上旬,這段時間,旋柿子、曬柿子就成了村民們主要的農活。忙碌著是快樂著,旋好的柿子大約需要晾曬一個半月,每斤柿餅可賣到25元,每家僅此一項可收入數萬元。
馬泉溝地處沿山氣候溼潤溫涼,地勢較高,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所產的柿子無核、個大、皮薄,肉質細密、糖分高、甜而不膩。這裡的柿子還有一個獨特的名字——「水化柿」。顧名思義,遇水即化。拿一枚曬好的柿餅,放在溫開水裡,十幾分鐘之後,柿餅便融化在水裡。水化柿是平陸縣獨有的世界罕見的柿種珍品。據說這種水化柿已經有1350多年的歷史了,唐貞觀年間曾成為貢品。馬泉溝的柿餅,遠近聞名,供不應求,成了當地一張亮麗的名片。
馬泉溝村依託紅葉旅遊節,助推鄉村經濟的發展,村民們漸漸富起來,不少家庭蓋起了新房。高高的屋簷下掛著一串串紅辣椒,一個個辣椒角蓬勃張揚,蹬腿翹首,好似身著紅衣的舞者,紅得耀眼紅得燦爛。一戶村民門前怒放的菊花全是紅色的,淺紅的、深紅的、紫紅的,熱烈奔放,活力四射。遊客們對此讚不絕口,在此紛紛拍照留念。
不知不覺之間已是下午兩點多了,我們的肚子已經「咕咕」叫了。幾處農家樂門前停著不少車輛,遊客們都在此用餐。我們選了最大一家走進去,點了幾碗麵條,拼了一些涼菜。麵條是手擀麵,菜是當地村民種的綠色無公害蔬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飯後,我們來到馬泉溝村子的小廣場。村委會大院廣場拱門橫批上寫著「美麗鄉村馬泉溝」,上聯是「賞條山紅葉」,下聯是「品農家飯菜」。紅拱門上懸掛著兩個紅彤彤的大燈籠,長長的門洞過道裡掛著一串串紅紅的柿掛造型。這個紅拱門喜慶大氣,預示著馬泉溝村民致富路紅火坦蕩。廣場上,村民們紛紛拿著自家的土特產在推銷,不少遊客在購買小米、豇豆、蜂蜜、柿子醋等土特產。
這次馬泉溝之行,我們雖然沒有如願看到心儀的紅葉。但是卻看到了紅柿子、紅柿掛、紅辣椒、紅酸棗、紅山楂、紅菊花……還有村民們那一張張紅紅的舒心的笑臉。透過這些,我分明看到馬泉溝村民紅紅火火的幸福生活,感受到村民們身上迸發出來的火熱激情。我衷心祝願馬泉溝村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順暢。我覺得這次馬泉溝之行,受益匪淺。馬泉溝的紅,讓我深深地陶醉了。
再見了,馬泉溝。再見了,那醉人的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