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司馬懿升職記)
2023-04-24 01:39:39 1
#頭條創作挑戰賽#
公元249年,司馬懿以太傅的身份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對於司馬懿來說,太傅也是他在曹魏獲得的最高的官職。當然,回顧司馬懿的一生,其官職可謂是頻繁變化的,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司馬懿在曹魏的「升職記」。
一、上計掾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薦司馬懿為上計掾(佐理州郡上計事務的官吏)。上計,年終考績制度,包括倉庫存糧數,墾田和賦稅數,戶口數等。由此,此時的司馬懿,是一位輔佐太守應對年終考績的小吏,這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了。
二、文學掾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擔任東漢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掾在古代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三公等高位者皆可闢召掾屬。從這一角度來看,司馬懿可以說是曹操的秘書,主要負責處理丞相府的文書工作。而這,同樣是一個不起眼的官職。
三、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
司馬懿擔任文學掾的時間不長,不久之後,曹操就讓司馬懿跟在曹丕身邊。在此期間,司馬懿的仕途也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比如司馬懿擔任的丞相主簿,可以總領丞相府的事務,比如楊修、蔣濟也曾擔任這一官職。在此基礎上,司馬懿能夠為曹丕爭奪太子的寶座提供更多的幫助。
四、太子中庶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國太子曹丕,負責執掌侍從、奏事、諫議等事務。換而言之,司馬懿就是太子身邊的大管家,只要太子順利即位,司馬懿日後必定飛黃騰達。
五、丞相長史、尚書、督軍、御史中丞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先是繼承了魏王和丞相的位置,於是,司馬懿擔任丞相長史,協助曹丕處理丞相府的事務。同年,曹丕登基稱帝後,先是任命司馬懿為尚書,後來又轉任為督軍、御史中丞。其中,督軍可以執掌兵馬,而御史中丞作為御史大夫的副手,則擁有監察百官的權力。
六、侍中、尚書右僕射。
黃初二年(221年),司馬懿被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或許是曹丕想到曹操臨終前的囑託,所以他儘量不讓司馬懿染指兵權。當然,為了犒勞這位心腹,曹丕還是對其官職進行了晉升。其中,尚書右僕射是尚書令的副手,而在丞相廢置的時候,尚書令幾乎承擔著丞相的官職。
七、撫軍、假節、給事中、錄尚書事
黃初五年(224年),曹丕伐吳,臨江觀兵。司馬懿奉命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因為曹丕自己要徵討東吳,就讓司馬懿暫時鎮守後方。
其中,就錄尚書事一職,權力極大,也即可以幹涉尚書臺的事務,比如劉備稱帝後,不僅冊封為諸葛亮為丞相,也讓其錄尚書事。進一步來說,在三國時期,錄尚書事的大臣,相當於宰相了。
八、驃騎將軍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後,曹叡即位,得知這一消息後,孫權發兵進攻曹魏。對此,司馬懿擊退了孫權,又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張霸,斬首千餘級。同年十二月,司馬懿升任驃騎將軍。彼時,驃騎將軍僅次於大司馬和大將軍,接近武將的巔峰了,比如馬超就曾擔任蜀漢的驃騎將軍。
九、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
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曹叡決定興師伐蜀。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在曹魏武將中,司馬懿作為大將軍,僅次於大司馬曹真。而在不久之後,曹真就病逝了,這促使司馬懿成為曹魏的武將之首。
十、太尉
青龍三年(235年),司馬懿升任太尉,累增封邑。太尉位居三公,在地位上略微高於大將軍。不過,在三國時期,三公是一個虛職,也即太尉在實權上比不上大將軍。或許是因為諸葛亮已經病逝,曹叡也需要通過明升暗降的手段,從而防備司馬懿這位武將了。
十一、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公元238年,曹叡去世後,司馬懿作為託孤大臣,擔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並且和曹爽各自執掌精兵三千人。按照曹叡臨終的安排,是讓司馬懿和曹爽一起執掌朝政。但是,很快事情就發生了變化。
十二、太傅
曹爽為了獨攬大權,上奏曹芳,冊封司馬懿為太傅,效仿西漢丞相蕭何那樣,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誠然,太傅的地位甚至要在三公之上。不過,相對於之前的官職,太傅對於司馬懿來說,同樣是明升暗降。自此之後,司馬懿開始長達十年的隱忍。
直到公元249年,司馬懿抓住了曹爽、曹芳等人出城的機會,發動了兵變。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因為大權在握,根本不在意官職上的變化了。比如曹芳曾想加封司馬懿為丞相,但是後者堅決拒絕。到了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