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如何避免大意失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究竟是誰之過)
2023-05-20 20:44:16 1
提起三國的最著名的武將,大家都會想到「武聖」關羽,儘管論真正的武力,呂布應該是當仁不讓的三國第一牛人,但關羽不但武藝高強,而且忠誠正直,仁義厚道,遠勝冷血無情的呂布,他的功績和品行都遠超呂布,因此稱之為三國最具影響力的武將是眾望所歸的。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關羽卻晚節不晚,因為 「大意失荊州」毀了一世英名,最終還落得個慘死的下場。
荊州是軍事重地,對劉備來說是不能丟的,它關係到了蜀國的發展和前程。因此,劉備最初選鎮守荊州人選時,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任人為親地選擇了結拜兄弟關羽來鎮定。而是深思熟悉的。
因為關羽的確是荊州的最佳人選。為什麼這麼說呢?關羽除了有點自命清高和驕傲自滿這個弱點外,其他方面來都可以用完美來形容。論武力、論人品、論忠誠度,他都是超人一等的。
那麼,除了關羽,還有沒有合適人選呢?
首先來看諸葛亮,諸葛亮的智慧和大局觀念不說在蜀國,放眼整個三國都是首屈一指的,赤壁之戰後,他一直奉行的政策是聯吳抗魏。就連他關羽鎮守荊州時,他也一直對關羽強調這一點,因為他知道,只要關羽做到了這一點,那麼荊州就可以確保無憂。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這個戰略思想是極為重要的。如果關羽不是驕傲自大,一直奉行他這個一主張的話,也就不會有失荊州的惡果了。
諸葛亮可以說是守荊州的最佳人選,其高強的戰略思想和智謀,他守荊州可以說固若金湯。但因為蜀國人才嚴重缺乏,在龐統隨劉備入川途中中暗算慘死後,劉備身邊沒有一流謀士出謀劃策,要奪回川蜀之地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劉備這才把他調到身邊來,讓關羽守荊州。
除了諸葛亮,龐統當然是守荊州的最佳人選,龐統的謀略不在諸葛亮之下,雖然有「好功」的小缺點,但如果讓他守荊州,以他的才幹,荊州也是不會輕易易手的。劉備對他也是「親待亞於諸葛亮,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
只可惜他英年早逝了,如果他不死,諸葛亮和龐統這一龍一鳳任何人守荊州都可以讓劉備高枕無憂。
除此之外,劉備為什麼不讓另一位結拜兄弟張飛來守荊州呢?
劉備對張飛的信任那是沒得說,張飛在他一窮二白時一直不離不棄,關於其忠誠度,有一事例為證。建安五年,劉備被曹操擊潰,關羽被俘,張飛失蹤了——後來戰據芒碭山當了山大王。但聽聞劉備的音訊後,他二話不說立馬選擇了回到劉備身邊。
再加上張飛的武藝也是超群的,和關羽相比也毫無遜色,劉備自然對他器重有加。
劉備不讓張飛守荊州,是放心不下他的性格。張飛是什麼性格呢?四個字:暴而無恩。
張飛「暴而無恩」的性格特點,也會讓劉備心存忌憚:丟過一回徐州了,荊州可不能再交給他了!
因為張飛脾氣太暴,經常鞭打部下,因此人脈關係一直不太好。先前就因為「暴而無恩」而丟了一回徐州,因此在荊州這個極為重要的軍事重地,劉備顯然不敢也不會再冒險讓他來鎮守。
張飛因為脾氣暴躁而棄選,那麼,「老好人」趙雲鎮守荊州如何?
趙雲不但武藝高強、忠貞不二,而且性格沉穩、為人謙和。
他一直承擔著劉備「貼身」保鏢的職責,不但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時,就邊劉備的妻小也是呵護有加。在長板坡之時,他七戰七出,成功於曹操的百萬雄軍之救出劉備的兒子阿鬥,後來孫夫人回東吳時,想抱走阿鬥,也是他攔江救下。
也正是因為這樣,劉備對趙雲當然是信任有加的,從後來封他為「牙門將軍」、「留營司馬」這樣位高權重的職位就可以看出端倪。
那麼,劉備為什麼不讓趙雲來守荊州呢?原因很簡單:趙雲缺少單獨帶兵的經歷。
趙雲一直在負責劉備的內部保衛工作,以他的武功和謙和本領,局部作戰那是勢不可擋,但要他鎮守一方,獨當一方的能力顯然是有所欠缺的。
而五虎上將中的馬超和黃忠,因為他們都是半咱出家的,劉備對他們的忠誠度一直有懷疑,因此也排除在了候選人之列。
至於後起之秀魏延,劉備就更加不可能讓他來守荊州了,首先魏延在投奔劉備之前幾乎是無名之輩。只是在隨劉備入川後才嶄露頭角,後來更是從趙雲手裡接過「牙門將軍」的印信,成為劉備極為信任的將才。然而,魏延無論功績和資質和關張趙都是有明顯差距的,在當時關張趙等蓋世名將都健在的情況下,劉備顯然是不會考慮讓魏延來守荊州的。
終上所述,失荊州不是關羽之過,他能在曹操和孫權的夾縫中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也說明「蜀中名將唯羽」的評語是恰如其分的。失荊州之過顯然在於劉備。
劉備在入川時帶上了龐統而讓諸葛亮守荊州,結果導致了急於建功的龐統半途中敵暗算而死,如果他帶上知根知底的諸葛亮入川,而讓龐統守荊州,顯然將是結果。如此,以謹慎著稱的諸葛亮顯然不會在入川途中而折戟,而諸葛亮和龐統兩人如果都能健在,他們兩人任何人守荊州,再輔以關張趙等任何一虎將輔之,曹操和孫權都只能望荊州而興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