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十大龍族(山海經十大龍族)
2023-05-20 22:32:26 3
(清閒老道·上古神話·第17期)
一部《山海經》,道盡萬千奇珍異獸。有的朋友認為此書中描述之事皆是無稽之談,也有朋友認為書中所述俱是曾經發生過的事實。
無論是哪種觀點,清閒老道都能感受到朋友們字裡行間背後的那份執著與堅持。老道在此嘮叨一句,歡迎朋友們暢所欲言,直抒胸臆。只是莫要傷了和氣,大家或許因為相同的愛好而成為朋友,豈不更妙。
民間傳說,「虺(huǐ)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而在《山海經》裡出現的龍族卻更為古老,且種類繁多,一些種類在民間更是聞所未聞,今天咱們就聊聊《山海經》裡的十大龍族排名。
第十名:鳥身龍首神
《山海經.南山經》上說從招瑤山到箕尾山之間,共有十座山峰,首尾的距離二千九百五十裡。十座山峰的山神外貌相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長得鳥身龍首。
附近的居民把家畜與玉器埋在地下祭祀山神。這十個鳥身龍首神的職責是管理十座山峰,應該與後世神話裡的山神類似。
第九名:人身龍首神
人身龍首神出自《山海經.東山經》,在東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共有十二座山峰,長約三千六百裡。這片區域一共有十二個山神。「其神狀皆人身龍首」,長得人身龍首。
當地人祭祀他們用的是一條帶毛的狗,祭祀用的器皿用魚血塗抹。十二個人身龍首神外形倒是與後世神話裡的四海龍王類似。
第八名:馬身龍首神
馬身龍首神在《山海經.中山經》中出現,從女幾山到賈超山,共有十六座山峰,這十六座山峰首尾共三千五百裡長,共有十六個馬身龍首神管理著這裡。
從名字上可以看出,這些山神「其神狀皆馬身而龍首」,他們也叫「中山神」,這與被稱為鐘山之神的燭龍似乎有些容易混淆。
第七名:龍身鳥首神
《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從櫃山到漆吳山,首尾共有十七座大山,連綿七千二百裡。管理此間的十七個山神「其神狀比龍身而鳥首」,故名龍身鳥首神。百姓進獻給他們的祭祀品與之前的山神們類似,也是將家畜和玉璧埋入地下,並奉上精選稻米。
第六名:窫窳
窫窳(yà yǔ)是《山海經》裡記載的古神,窫窳手下有個天神叫「危」,有一天「危」找到另一個天神「二負」,合謀殺死了窫窳。天帝知曉後,重罰「二負」,並復活了窫窳。窫窳死而復生後,掉進弱水,性情大變。成為一隻長著龍頭的怪物,以人為食。
第五名:計蒙
計蒙是上古控制雨水的神靈,他長得龍頭人身鳥爪。《山海經·中次八經》記載「又東百三十裡日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計蒙處之」。
這計蒙住在日光山上,經常出現在水源豐富之地。計蒙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會出現狂風暴雨,不愧為「雨神」。計蒙屬於五帝之一的顓頊(zhuān xū)陣營,曾在顓頊與水神共工一役中,擊敗了共工。
第四名: 鼓
《山海經.西山經》記載鼓的長相是人首龍身,是大名鼎鼎的鐘山之神「燭龍」之子。鼓曾與一名姓欽的天神聯合起來,殺死了另一位叫葆江的天神。天帝大為惱火,將兩位謀殺犯擊殺於鐘山東面的瑤崖。鼓繼承了燭龍的血脈,實力強悍,但還是難進前三。
第三名:應龍
應龍在《山海經》裡多次出場,它是比較古老的種類,除了具備龍族的一切特徵外,還背生雙翼。上古有名的逐鹿之戰在黃帝與蚩尤之間展開,此戰的勝利者將統領廣袤的中原大地。
應龍從天而降,加入黃帝的陣營,陣前斬將殺敵,《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應龍連斬夸父和蚩尤,助黃帝一統天下。而後隱居於南方水澤,故而南方多雨。到了大禹治水之際,應龍再次出山,助大禹治水成功,之後應龍又功成身退,這應龍於人族有大功。
第二名:雷神
雷神人首龍身,書中說他住在雷澤之中,只要一鼓肚子就會引發雷霆降世。據說當年華胥氏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姑娘,一天她來到雷澤玩耍,見雷澤中有一個巨大的腳印。
小姑娘一時好奇,將自己的小腳丫伸了進去,當時感覺身體有點異樣。回到部落的華胥氏被發現有了身孕,次年生下伏羲。華胥氏尚未婚配卻有了孩子,這伏羲的父親自然是雷澤的主人雷神了。伏羲繼承了雷神的血脈,後被尊為三皇之一,作為他父親的雷神自然不簡單,故名列第二。
第一名:燭龍
燭龍是鐘山之神,又叫「燭九陰」。《山海經》裡記載,燭龍身長可達千裡,人首龍身。燭龍這個稱號的來歷,據說燭龍經常銜著先天火精,而「燭」字在《禮記》裡是形容火把、火炬的意思,並非蠟燭。
大家想像一下,長長的燭龍昂首,嘴裡銜著大放光芒的火精,不正像是一隻火炬嗎,所以就有了「燭龍」的稱呼。據說燭龍一睜眼一閉眼,一個晝夜過去了。一呼一吸間,完成了四季更迭。燭龍的神通堪比創世的大神,位列第一,實至名歸。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關注清閒老道,咱們明天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