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即知識通俗理解(淺論美德是什麼)
2023-04-20 02:33:50 3
「美德是什麼?」被視為古希臘偉大哲學家、思想家蘇格拉底對人類社會的終極發問,蘇格拉底本人從兩個視角來詮釋這一問題,一、美德即知識,二、認識你自己。
顧名思義,前者所表達的是:有美德就是有知識,沒有美德就是沒有知識;後者所表達的是:認識了自己就是有美德,沒有認識自己就是沒有美德。
對於前者這樣一種視角或觀點,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不以為然的,尤其是廣大的知識分子們,絕大多數對此是持否定態度的。然而,究竟什麼是「知識」呢?在蘇格拉底看來,首先只有「真知識」才能算得上「知識」,所謂「真知識」指的就是那些已經被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了的「真知灼識」,凡是那些不屬於「真知灼見」的「偽知識」都不能稱之為「知識」;其次,「知識」應該是能夠「知行合一」的,也就是知道就能夠做到的,那些雖然自以為「知道」但卻做不到的,(對一個人來說)就不能算是「知識」。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類似「知道容易,做到難」這樣的話,說到底,還不是真正的「知道」,只不過是自以為「知道」而已。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王陽明的「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詮釋的也正是這樣一個道理。
對於後者這樣一種視角或觀點,相信大部分人是有同感的。「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認識別人要比認識自己容易得多,這是為什麼呢?其實答案是非常明確的,也是非常簡單的。無論是認識別人,還是認識自己,所遵循的認識論原則上都是一樣的,只要是認真學習過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人都知道,正確的認識論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也就是說,只要一個人擁有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他就既能夠認識別人,也能夠認識自己。當然,由於受到年齡、學識、閱歷、經驗等因素的影響,無論是正確認識別人,還是正確認識自己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其認識論或世界觀有問題,也就是說這個人一定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或辯證唯物主義者。
事實上,關於「美德是什麼?」,中國的古聖先賢們在蘇格拉底誕生(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之前就已經做了深入研究和闡釋。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所推崇的「上德」,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所推崇的「明德」,實際上就是蘇格拉底所說的「美德」。
《道德經》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另外,佛教裡面所說的「般若」,中國禪宗創始人六祖惠能所說的「自性」,「陽明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先生所說的「良知」等,與蘇格拉底所說的「美德」從本質上也都是一回事。
由此可見,無論是中國的古聖先賢們,還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們,他們的最終關注點都是人類所應該共同遵循的美德或倫理道德,因為這是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有序發展,生生不息的命門所在!是重塑國家秩序,乃至世界秩序的命門所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命門所在!也是全人類一起走向共產主義社會或美好大同世界的命門所在!
新健康學院創始院長孫盛
2022年4月29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