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十二神靈是什麼境界(劍來人道之主釐定三界)
2023-04-20 03:05:18
於玄自顧自灌了一口酒水,好奇問道:「你這樣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為何會摻和驪珠洞天的事情?」
是說那龍窯燒造本命瓷一事。
而這位年輕容貌的得道之人,曾是地仙之主,更有萬法之祖的美譽。
此人的修道之地之一,名為牢山,據傳位於-大海中心,神靈驅之不動,仙真高不可攀,遠離人間。
山上有碑、臺、澗,
碑刻「太平寰宇斬痴頑」,煉魔臺下有條深澗,名為摸錢澗。
而那深澗之水,是雪花錢、小暑錢、穀雨錢這三種神仙錢之前,曾經通行數座天下的唯一制式錢,也就是後世金精銅錢的前身。
此舉用意,原本是為了徹底分化、打散神性,只是後來出現了不小的紕漏,經過千餘年的不斷替換、歸攏和收繳,才轉為使用如今的三種神仙錢。
青年說道:「青童天君是我的好友,有事相求,能幫就幫。」
於玄喝著酒,不去評價這些前塵往事。
這位三山九侯先生,弟子當中,其中就有治所位於方柱山的青君。昔年三山的地位,還要高過如今穗山在內的浩然五嶽。
禮聖當年的那個嘗試,一個關鍵所在,就是專門請這位先生出山,一同制定禮儀規矩。
還有兩個不記名弟子,與白也同一個時代的道士王旻,劍修盧嶽,兩人在人間山上山下,都名聲不顯,所有事跡,只在浩然山巔流傳。
一個奉敕出海訪仙,另外一個盧嶽,崛起和隕落就如彗星掠空。--《劍來》
神道時期,持劍者高居天庭,披甲者巡狩人間。一個將天下視作獵場,肆意屠殺,一個覺得天下不該是這樣的,持劍者傳劍人間。天上傳劍,人族接劍。天庭共主同樣失望,覺得人間不該是這樣的,而造成現在這種現狀的罪魁禍首居然就是自己。所以天庭共主,選擇散道反哺天地。
共主一死,天地徹底大亂。前有劍術從天而來,後有萬千術法雨落人間。遠古人族的登高,人族勢力一膨脹,首先威脅到的就是遠古神靈,一場大戰難以避免。水火大戰,人族登高,打碎神靈金神,驅逐殘存神靈,阻擋神靈於天外,封住遠古天庭,這些都是人族登高之後所做的事。
然而,對手雖然被驅逐,但是不代表麻煩就沒有了。恰恰相反,三教祖師發現了一個遠比遠古神靈更加可怕的敵人,那就是「人心」。
遠古人族從何而來,神靈掬水捏土而來。人族天生蘊含一縷純粹神性,這是天地對人族天生道體的一種恩賜,同時也是一種束縛。一不小心,就是人心向下,神性抬頭。一不小心,可能以後世間「人」要消失匿跡。為什麼,因為人族登高的根源其實就可以視作純化一身神性。站在巔峰的一群「人」吸收了天地大部分靈氣,這就是所謂的末法時代。這個時候留存下來的「人」,其實也就和萬年前的遠古神靈沒多少區別了。
所以,三教祖師最大的職責就是,阻止末法時代的來臨,抬升天下人心。
釐定三界,禮聖封神
怎麼阻止末法時代的來臨,其實文中提到了很多很多的嘗試。但是有一個人物,好像大家從來未曾提及,那就是小夫子禮聖。
好像從始至終,這位萬年前就出席了河畔會議的巔峰存在,這萬年來啥事沒幹一樣。
所以最新章節當中,總管單獨岔開解釋了一下。告訴我們,其實小夫子才是浩然天下萬年來第一個嘗試抬升人心,並且做過陣仗最大的嘗試。
有部分小夥伴是這麼推測的,根據文中所說「與陽間幽明殊途的酆都鬼府六宮,還有手握所有地仙薄籍,權柄巨大的方柱山青君」,以及最後提到的「人道之主」。
從這裡其實就不難推測,這位小夫子所做的很可能就是想要通過釐定三界這樣一個手段,把人,鬼,鍊氣士分開,進一步限制三界之間修士的一個行動。即,一方面讓規矩蔓延三界,各方修士從此不得逾界。
另一方面,散去自身某些規矩。或者說把自身的一部分大道讓於「人道之主」。希望天下能夠誕生一位人道之主。人道之主秉天地人族氣運而生,自然而然先天帶有抬升天下人心的屬性。如果這位人道之主是位明君的話,禮聖甚至親自下場給他鋪路。(這一段很多小夥伴說有點類似於周天子一統天下的橋段,即封神榜的部分內容。為什麼這麼認為呢,因為這部分小夥伴認為文中提到過「桐葉封弟」和「一葉封侯」這個橋段,這個典故就是出現在周朝的。當然,也有部分小夥伴認為是秦朝。)
而最後為何小夫子沒成功呢?其實就和歷史課本上寫的那樣。人道之主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慾,自然而然無法做到代代賢明,嘗試失敗。(這部分小夥伴認為,或許李槐有可能就是當年那位鍾天地氣運而生的第一位「人道之主」。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麼李槐氣運這麼強,為什麼楊老頭會說他對人族有大恩)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要到此結束了。小夥伴們有什麼不同猜測,歡迎打在評論區,和小編一起嘮一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