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二進位怎麼運用(計算機中二進位的位操作)
2023-04-20 10:12:31 3
我們已經知道計算機是基於二進位實現操作計算機的源頭是二進位,一些你不知道的知識。,我們來看看,計算機語言中針對二進位的位操作。這裡的位操作,也叫作位運算,就是直接對內存中的二進位位進行操作。
其中二進位位操作主要分為:移位操作和邏輯操作。常見的二進位移位操作包括向左移位和向右移位,二進位邏輯操作有「或」「與」「異或」。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向左移位在不考慮數字溢出的情況下,二進位 111101 向左移一位,就是在末尾添加一位 0,因此 111101 就變成了 1111010.
什麼是數字溢出?定義:二進位數的位數超過了系統所指定的位數。
現在的作業系統至少支持32 位的整型數字,而 1111010 遠遠沒有超過 32 位,所以不會發生溢出。
如果進行左移操作的二進位已經超出了 32 位,左移後數字就會溢出,需要將溢出的位數去除。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將 1101010 換算為十進位,就是 106,你有沒有發現,106 正好是 53 的 2 倍。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二進位左移一位,其實就是將數字翻倍。
向右移位二進位 110101 向右移一位,就是去除末尾的那一位,因此 110101 就變成了 11010(最前面的 0 可以省略)。我們將 11010 換算為十進位,就是 26,正好是 53 除以 2 的整數商。所以二進位右移一位,就是將數字除以 2 並求整數商的操作。
下面我們來看看,用代碼如何進行移位操作。
左移:
左移運算符 m << n 表示把 m 左移 n 位。在左移 n 位的時候,最左邊的 n 位將被丟棄,同時在最右邊補上 n 個 0 。比如:
00001010 << 2 = 00101000
10001010 <>> bin(int('0b00001010', 2) <>> bin(int('0b10001010', 2) <>> bin(-int('0b00001010', 2) <> n 表示把 m 右移 n 位。在右移 n 位的時候,最右邊的 n 位將被丟棄。但右移時處理最左邊位的情形要複雜一點。如果數字是一個無符號樹值,則用 0 填補最左邊的 n 位;如果數字是一個有符號數值,則用數字的符號位填補最左邊的 n 位。也就是說,如果數字原先是一個正數,則右移之後在最左邊補 n 個 0 ;如果數字原先是負數,則右移之後在最左邊補 n 個 1 。
下面是對兩個 8 位有符號數進行右移的例子:
00001010 >> 2 = 0000001010001010 >> 3 = 11110001Python 代碼【結果有點不一樣】:>>> bin(int('0b10001010', 2) >> 2).replace('0b', '').zfill(8)'00100010'>>> bin(int('0b10001010', 2) >> 3).replace('0b', '').zfill(8)'00010001'>>> bin(-int('0b10001010', 2) >> 3).replace('0b', '').zfill(8)'-0010010'
位的「或」二進位的「1」和「0」分別對應邏輯中的「真」和「假」,因此可以針對位進行邏輯操作。
邏輯「或」的意思是,參與操作的位中只要有一個位是 1,那麼最終結果就是 1,也就是「真」。如果我們將二進位 110101 和 100011 的每一位對齊,進行按位的「或」操作,就會得到 110111。
同理,我們也可以針對位進行邏輯「與」的操作。「與」的意思是,參與操作的位中必須全都是 1,那麼最終結果才是 1(真),否則就為 0(假)。如果我們將二進位 110101 和 100011 的每一位對齊,進行按位的「與」操作,就會得到 100001。
邏輯「異或」和「或」有所不同,它具有排異性,也就是說如果參與操作的位相同,那麼最終結果就為 0(假),否則為 1(真)。所以,如果要得到 1,參與操作的兩個位必須不同,這就是此處「異」的含義。我們將二進位 110101 和 100011 的每一位對齊,進行按位的「異或」操作,可以得到結果是 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