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手抄本影印版哪個最好(楊繼振藏百廿回紅樓夢原大原貌四色仿真影印本首次出版)
2023-04-20 04:53:55 1
《紅樓夢》的諸多版本中,由楊繼振原藏的「百廿回紅樓夢稿」(簡稱「楊藏本」)尤其值得讀者和紅學研究者關注。近日,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石頭記古鈔本彙編》之《楊繼振藏百廿回紅樓夢》(2函12冊)由北京三希堂藏書策劃,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該書是以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藏《紅樓夢稿》原本為底本,首次原大原貌四色仿真影印推出。據介紹,該底本是迄今最早發現帶有後四十回的早期抄本,「有大量曹雪芹的文筆,非常像是稿本」,至於它和高鶉的關係如何,尚待研究分解。
楊繼振(1832—1897),清末藏書家。字彥起,字幼雲、又雲。晚清隸內務府鑲黃旗人。官至工部侍郎、廣東鹽運同知,居於江蘇陽湖。家中收藏甚富,主要是金石和圖書,藏書達數十萬卷,皆卷帙精整,標識分明。其中有多種《紅樓夢》版本,尤以道光九年(1829)收藏的「百廿回紅樓夢稿」最為珍貴。至清末楊繼振因貧困潦倒,相繼將藏書出售。1959年春,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一古舊書店購得。1963年影印行世時命名為《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
楊藏本因有於源、秦光第「紅樓夢稿本」、「紅樓夢稿」題鑑頁,有楊繼振「蘭墅太史手定紅樓夢稿百廿卷」的題字,又稱「夢稿本」。第七十八回回末有「蘭墅(系高鶚筆名)閱過」字樣(無印章),也稱「高閱本」。全書原一百二十回,第一冊共九回,第二冊十一回,以後每十回裝訂成一冊,四十一回至五十回一冊遺失,各冊首、尾若干頁遺失,楊繼振據程乙本抄補齊全,其補文與原文界限分明,自無可疑。前八十回原文,除去楊繼振抄補的第五冊和一些零葉外,都是脂本系統的文字,又未被塗改者掩蓋淨盡,大多仍清晰可辨,劃歸於脂本系統,為至今發現的十二種石頭記古鈔本之一。
據紅學家、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杜春耕先生介紹,通過反覆研究考證,這個本子最有研究價值且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此本是首次發現的一百二十回本;二是用《甲戌本》和《己卯本》等四個以上早期抄本為底本首次過錄的;三是原抄本和旁改文字,是由數名抄手交替抄錄完成的,甚至在個別回目或同一回書的抄錄抄手就不止一個;四是「賈政放學差」的故事是後期所加,是曹雪芹做「批閱增刪」工作時,為達到總體創作效果,對全書布局做出的調整和改變;五是後四十回原抄正文不可能是程乙本節本,大段粘條後改文字等證據說明後四十回主體的作者與前八十回一樣,而且還是曹雪芹早期的作品,至少可以說存在大量曹雪芹的文筆。六是內容上有許多地方與現在的通行本截然不同。尤其是此抄本的抄寫格式、大量旁改和粘條改的外表非常誘人。因此具有極高的版本研究價值和極其重要的文本價值。
本次出版採用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珍藏原本,首次四色仿真影印出版,為使讀者看到原書真貌,所有前人的補鈔、旁改和粘條改一概依原樣收入,不加剔除,不作任何塗抹改動,對原本也不作評價,全書統一布面函裝,耿絹封面,安徽涇縣手工宣紙,真實再現「石頭記古抄本」原貌,為紅學研究者和《紅樓夢》愛好者提供一份原汁原味的研究資料和閱讀範本。
此書作為三希堂藏書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聯合推出的《石頭記古鈔本彙編》之一,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項目,著名紅學家馮其庸生前擔任顧問並撰寫總序。
作者:文匯報駐京記者 李揚
照片:三希堂藏書提供
編輯:陸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