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是哪一天去打仗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2023-04-19 22:17:10 2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當年花木蘭帶了什麼裝備去前線?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廣為人知,我們也知道,木蘭去從軍時,攜帶的裝備也很齊全,東跑西走,各地的店鋪都跑了個遍。她到底買了什麼,去上前線呢?下面就給大家解密一下。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從軍的一身裝備原來是自己掏腰包置備的。
在另一本著名的小說《唐·吉訶德》中,主人公唐·吉訶德是一個愛讀騎士文學的小貴族,他嚮往中世紀的騎士,於是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找到了一柄生了鏽的長矛,戴著破了洞的頭盔,僱了附近的農民桑丘·潘沙做侍從,出門過了一把騎士的癮。
唐·吉訶德如果真正帶上整套騎士的裝備,那麼真實的價格非常驚人。在11世紀晚期,騎士的一匹戰馬價格相當於5到10頭牛的價格,假如折合成今天的價格,粗略估算在15萬到30萬人民幣,相當於一輛不錯的汽車。
然而這還沒完,騎士可不能赤膊上陣,頭盔6索裡達(古羅馬貨幣),劍和劍鞘7索裡達,長矛和盾牌2索裡達……而當時一頭牛的價格約為3索裡達。騎士還得有鎧甲,鎧甲是比戰馬更貴的裝備(唐·吉訶德只有破頭盔和盾牌,沒有鎧甲),當新式的鎖子甲出現後,騎士們紛紛用它替代了舊式的皮革鎧甲,而鎖子甲的價格相當於戰馬的4到10倍,光是這套鎧甲,就相當於今天我們二三線城市的一套房子。
有了這些仍然是不夠的。公元1101年,弗蘭德斯的羅伯特二世伯爵派給英國國王1000名騎士,並按照每名騎士三匹馬來配置,因為只有嚴格配置行軍的馬,騎士才能正常履行職能。事實上,經濟實力較強的騎士,常常會準備幾匹甚至十幾匹馬。
花木蘭身處北魏時期,這個時期實行的是「府兵制」,屬於專業的「軍戶」,軍戶平時不承擔賦稅和雜役,這有點兒像日本的武士階層。
根據《宋書》記載,南北朝一匹馬的價格在兩萬文銅錢左右,用米價換算粗略可得木蘭當時買一匹馬花了今天10萬元人民幣左右。和木蘭相比,中世紀維持一個騎士的開支要驚人得多,據測算,一個全副武裝的騎士需要300到450英畝的耕地來維持,還有人估計「大約是一個相當大的村莊全年的收入」。騎士的裝備一般由領主提供,自身通常通過「採邑」的形式獲得報酬,也就是被分得土地。
綜上所述,因為是專門從事戰爭的職業軍人,並且平時還享有免稅的優惠,所以一旦上前線就得自掏腰包購置裝備。木蘭就是攜帶著這些裝備去上戰場的,其實,中世紀的其實們可要更豪華了,相比之下,木蘭的裝備還是比較簡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