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年間茶的真實故事(聽文物講故事嘉慶)
2023-04-20 03:24:29 1
最近,一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嘉慶年間「故宮樹形花卷茶」被運抵它的誕生地——黑茶之鄉湖南省安化縣。
「嘉慶御茶」歸故裡,揭開了「千兩花卷」等安化黑茶的前世今生。
安化縣中國黑茶博物館此次迎回的「故宮樹形花卷茶」通高27.5釐米、直徑17釐米。敦實、完整的茶體有清晰的凹槽,顏色黑中透著金黃,通體泛著微微的清香。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中心主任劉頌華介紹,此茶是嘉慶年間進入宮廷的貢茶,是1983年故宮工作人員在清理嘉慶皇帝的生活用品時發現的。
「故宮樹形花卷茶」發現之初,曾被認為是普洱茶,並被標註上「茶字25號樹形普洱共兩塊每塊重十斤」字樣。後經研究人員仔細觀察和查閱史料考證,發現此茶茶體的凹痕,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千兩茶」在製作時用竹製篾箍綑紮茶體留下的。2010年,這件文物被正式鑑定為現存最早的安化「千兩茶」實物。
「故宮樹形花卷茶」。安化縣委宣傳部供圖
「故宮樹形花卷茶」誕生地安化縣,地處北緯30度「黃金產茶帶」,屬於雪峰山區。此地山清水秀、林深霧重,加上獨特的冰磧巖地貌影響,孕育了我國知名優良茶樹品種——雲臺山大葉種。此茶葉片柔軟肥厚,可塑性強,用來製作的安化黑茶,具有特殊醇香和保健功效。嘉慶「囤」的這件「故宮樹形花卷茶」選用安化黑毛茶為原料製作,品質與現代安化「千兩茶」等安化黑茶一脈相承。
2020年3月20日,在安化縣馬路鎮一塊茶園,當地茶農在採摘春茶(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振海攝
安化縣政協副主席、縣茶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肖偉群介紹,以「故宮樹形花卷茶」為代表的「千兩茶」,製作過程十分講究。需將經汽蒸變軟後的黑毛茶灌入墊有蓼葉和棕片的長圓筒形竹製篾簍中,用棍、錘等築制工具,運用蒸、灌、絞、壓、捶、滾、箍等工序,經多次反覆錘壓和束緊,使茶支達到緻密堅實的要求,最後形成高160釐米左右、直徑20釐米左右的呈樹狀的圓柱體。之後,還要「日曬夜露」四十九日,自然乾燥而成。這套特有的制茶工藝,如今已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工人運用傳統工藝製作安化黑茶。安化縣委宣傳部供圖
劉頌華說,「故宮樹形花卷茶」是享譽世界的「萬裡茶道」年代最悠久的文物之一,歷史文化內涵豐富。
過去,有「道光百兩,同治千兩」之說,認為「千兩茶」始創於清同治年間。「故宮樹形花卷茶」的發現,將「千兩茶」的創製年代追溯到了清嘉慶年間。
大自然與時光雕琢、醞釀而出的「千兩茶」,與重量較輕的「百兩茶」「十兩茶」「花磚」等安化黑茶一樣,體積小、耐存放,保存良好的陳年茶口感和品質還會變得更好,非常適合「茶馬古道」長距離運輸和邊遠地區常年銷售。在歷史悠久的「邊茶」貿易中,是長盛不衰的「爆款」。
這是2020年3月20日在安化縣一家茶場拍攝的千兩茶晾曬場。新華社記者陳振海攝
故宮藏品清嘉慶「故宮樹形花卷茶」,為一件長花卷「千兩茶」中的一段。肖偉群說,現代千兩茶每件標準淨重約36.25千克。從古代一直到1959年,我國衡器一市斤都為十六兩。清代一千兩為62.5斤,按當時一斤大約相當於現在的580至590克計算,那麼一千兩相當於現在的36.25公斤至36.88公斤,與現代千兩茶重量基本一致。
「故宮樹形花卷茶」10月21日運抵安化縣。安化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剛貴介紹,當地為「嘉慶御茶」歸故裡專門舉辦了歡迎儀式,之後將文物安放在中國黑茶博物館,自10月22日至2022年1月10日期間面向社會展出。
記者:蘇曉洲、陳振海、阮周圍
編輯:李爭豔、陳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