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專才被推薦為長江學者(4位專才被推薦為長江學者)
2023-04-20 10:23:10 4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代睿
1月5日,教育部公布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建議人選名單。據教育部人事司介紹,經高校推薦、通訊評審、會議評審等程序,共產生463名2017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和青年學者建議人選。公示期為1月5日至1月11日。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463人名單中,有4位建議人選,其崗位名稱帶有「專門」二字,比如北京大學推薦的吳小紅,其崗位為「專門考古」,再比如人民大學的孛爾只斤烏雲畢力格、蘇州大學的王衛平、山西大學胡英澤,其崗位都是「專門史」。這些學者所從事的專業到底是什麼?又因何被推薦?
科技考古專家吳小紅
曾用特殊手段分析華鎣安丙墓青花瓷
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族墓,是1996年我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這一南宋資政大學士、少師安丙夫婦及其家族墓群,是迄今保存最好、規模最大、最具藝術價值的宋代家族墓地。墓內大量精美石刻和諸多珍貴文物,堪稱十三世紀文物精粹。
人民大學教授烏雲畢力格,精通蒙古語、滿語、漢語,具備古藏文基本知識,還精通德語、日語,並能用英語閱讀。
烏雲畢力格的研究領域包括蒙古歷史與文化、滿蒙文文獻學、清史等。曾任內蒙古史學會會長的他,2012年兼任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滿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
在滿語瀕臨失傳的當下,封面記者注意到,烏雲畢力格教授的研究生課程之一便是滿文文法。
烏雲畢力格家族的歷史,極富傳奇色。據介紹,他屬孛爾只斤氏,1963年2月出生在內蒙古原昭烏達盟(今赤峰)巴林右旗。他的遠祖可以追述到成吉思汗幼子拖雷。人民大學的一份公開資料還顯示,忽必烈直系後裔答言汗六子安楚孛羅系其家族的鼻祖。
「百家講壇」嘉賓王衛平
身兼「吳文化研究基地」主任
推薦為長江學者的蘇州大學教授王衛平,許多歷史愛好者並不陌生。他曾是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2012年,他講述了「春秋吳國風雲錄」。
1962年出生的他,是日本廣島大學博士,先後擔任蘇州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歷史系主任,現為該校社會學院院長。在蘇州大學提供的人物介紹中,記者注意到王衛平的一個特殊職務——江蘇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吳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關於吳文化,他撰有《吳文化與江南社會研究》等專著,及主編過《吳文化研究》等叢書。
除了上述職務,他還有諸多學術兼職,包括教育部高校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日本廣島歷史學會海外評議員等。
據蘇州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介紹,王衛平治學主專結合,其研究領域較寬,涉及城市史、社會史、吳文化史和方志學等,且均有建樹。
「70後」胡英澤
來自國內最早以社會史命名的研究機構
在「專門史」這個崗位被推薦的,還有出生於1973年的山西大學教授胡英澤。他的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史、華北區域社會史。
據介紹,胡英澤任副主任的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成立於1992年,是國內最早以社會史命名的研究機構。據山西大學介紹,社會史研究復興30餘年來,該校中國社會史研究的三代學者秉承傳統、承前啟後,是中國社會史研究的重鎮之一。該中心首位主任、已故社會史學家喬志強主編的《中國近代社會史》,是國內第一本系統的社會史研究著作。
記者注意到,一直被學界高度關注的土地問題,也是社會史專家胡英澤的關注重點。資料顯示,胡英澤有多部作品與土地有關,包括《近代華北鄉村地權分配再研究——基於晉冀魯三省的分析》、《流動的土地與固化的地權——清初至民國關中東部地冊研究》、《災荒與地權變化——清代至民國永濟縣小樊村黃河灘地冊研究》、《外來戶、土改與鄉村社會——以山西省永濟縣東、西三原村為例》等。
聯繫土地流轉等問題,胡英澤曾以鹹豐年間山西西村經驗,重新考察學界對土地「零碎化」的既有論斷,並提出要重視土地「連片化」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