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各年營收對比表(年收入6368億元淨利大增75)
2023-04-19 21:49:03 1
華為各年營收對比表?記者|陸柯言華為變「小」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華為各年營收對比表?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華為各年營收對比表
記者|陸柯言
華為變「小」了。
根據華為今日公布的2021年年報,其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同比下滑28.6%。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2815億元,同比下滑4%;企業業務收入1024億元,同比微增2%;消費者業務收入2434億元,同比下滑46%。
制裁、疫情和國內5G需求放緩這三重影響下,華為營收從一路猛增到倒退。除了企業業務之外,華為各大業務板塊收入都有所收縮,而受晶片供應影響最嚴重的消費者業務則成為重災區。
華為一直在想盡辦法求生存。正如華為CFO孟晚舟所說,儘管整體規模變小,但華為通過處置部分業務和成本控制的手段,仍然實現了淨利潤的大幅增長。2021年,華為淨利潤1137億元,同比大增75%。
華為究竟是如何活下來的?
斷臂求生
對於營收下滑近三成,利潤卻猛增七成,華為在財報中解釋稱,淨利的增加主要由於出售部分業務的收益、經營質量的改善和產品結構的優化。
華為所提及的業務出售,包括2020年出售的榮耀全部資產,以及x86伺服器等受晶片斷供影響難以持續的業務。這意味著,這部分突增的利潤可能難以持續。
華為並未公布出售上述資產的價格,但財報顯示,2021年華為處置子公司及業務的淨收益為574.31億元,而2020年該項收益僅有5.92億元。
對此,華為在財報中表示,2021年,榮耀業務的相關資產與負債完成交割,但榮耀的收購方深圳智信將分期支付對價,最終可獲得的對價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剔除掉這部分收益後,華為2021年的淨利潤為562.69億元,同比下滑12.8%。不過,據此計算,華為2021年的淨利潤率為8.8%,相比去年仍然提升了1.6個百分點。
這得益於華為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孟晚舟表示,背後有兩重原因:第一,通過銷售結構調整、供應計劃管理提升銷售毛利率;第二,通過數位化運營提升內部作業化效率,整體銷售、管理費用下降明顯。
當被問及是否裁員時,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人才、科研投入和創新,是華為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無論什麼情況下,華為都會持續加大對人才的吸納。過去兩年,華為招聘應屆畢業生2.6萬人,其中超過300名是天才少年。2022年,華為仍計劃招聘超過1萬名應屆生。
尋找增量
制裁對華為的影響仍在持續,這意味著華為仍然需要想盡辦法來「求生存」。
在消費者業務中,受到晶片供應限制的手機、PC及平板的銷售收入均有下滑,但對製程要求稍低的可穿戴產品和智慧屏則出現了超過30%的增長。
一個好的進展是,華為已經為晶片供應問題找到了一種解法。郭平表示,華為正在通過軟體和系統重構來延伸晶片的可用性,比如用面積、堆疊方式換性能,用不那麼先進的工藝保障未來產品的競爭力。
一位華為人士告訴界面新聞,這種方式對To B產品是有效的,比如基站、伺服器晶片,但在手機上則較難替代。郭平也表示,華為To B業務的晶片目前供應穩定。
正是由於受制裁影響較小,華為To B業務的增長也較為可觀。據了解,華為數字能源和雲業務的增長均超過了30%,其中雲業務收入201億元。
為了激發To B業務的潛力,華為還先後成立了五大軍團、十大預備軍團,覆蓋煤礦、智慧公路、海關和港口、智能光伏以及數據中心能源等領域,用更高效的組織手段來多備「糧食」。
根據華為此前設定的計劃,智能光伏軍團2022年的目標營收200億元,利潤40億元,2023年目標營收300億元,利潤60億元;數字能源軍團2022年目標營收150億元,利潤30億元,2023年目標營收225億元,利潤45億元,目標營收增長率高達50%。
而消費者業務這邊,華為也開始與賽力斯、長安汽車、北汽、廣汽四家車企聯合造車,開始在智能汽車領域尋找新的收入增量。華為內部人士透露,消費者業務對2022年將要推出的問界M5銷量很有信心。
最後,孟晚舟還在發布會上強調,華為利潤的多少不影響研發投入。過去10年華為的累計研發投入接近8500億元,2021年研發投入為1427億元,仍在快速增長,表明公司仍有充足的現金流保障未來的研發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