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去世蘇格蘭民眾的反應(女王離世後大英國協分裂)
2023-04-28 11:40:54 1
昨天晚上八點,聽聞女王送醫各大新聞臺的主持人就已經換上了黑色西裝和領帶,來給女王祈禱,祈禱女王能度過難關了。
但在凌晨一點,還是傳來了英女王離世的消息,女王離世突然,要知道女王丈夫去年9月才剛去世。
那么女王的離世代表著什麼呢?又會給英國帶來什麼呢?
我們從三個角度來看:
1,大英國協分裂。
2,蘇格蘭獨立。
3,凝聚力瓦解。
大英國協解體
英國女王代表著什麼?
從核心來講,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她代表著大英帝國這個曾經的世界霸權,最後的餘暉。
看英國女王,民眾就會回憶起我們過去那個強盛無比的國家。
這一點從民調上也能一目了然,英國人對於王室的支持度,存在著一個明顯的以年齡遞減的態勢。
65歲以上英國人,支持保留王室的,70%以上。
45-65歲的英國人,支持保留王室的,58%以上。
30-44歲的英國人,支持保留王室的,49%以上。
16-29歲的英國人,支持保留王室的,30%以上。
在年輕人裡,更有25%支持直接廢除王室,說這是「殖民時代的產物」。
它可不就是殖民時代的產物嘛,大英帝國最輝煌的日不落時期,就是殖民地遍及世界。
而當今的年輕人,沒見過那個殖民輝煌,那個20世紀初期,美國還沒徹底取代英國的大英輝煌時代
可對於不少老年人來說,他們成長在那個日不落時代,自然會對他無限懷念。
即便英國早就風光不再,但大家通過「女王」這個載體,還能留存那抹「英國曾經無比強盛」的餘暉。
這也是為什麼,女王被稱之為「帝國餘暉」的原因。
如今女王離世,也預示著英國最後的那點「帝國餘暉」,徹底熄滅。
這就會帶來女王離世後的第一個問題,大英國協分裂。
大英國協54個國家,主要成員英國、澳洲、加拿大、印度、奈及利亞,它是一個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鬆散聯邦
其中像加拿大等不少國家都遵奉女王為國家元首,可是近幾年,一股去「女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去年加勒比海的大英國協國家巴貝多「廢除」英女王,不再尊女王為國家元首,走上了共和之路。
另外澳大利亞也很可能是主要國家裡,帶頭脫離大英國協的國家。
1999年澳洲舉行共和投票,討論要不要「廢除」英女王,最後結果是保皇派以55%的支持度獲勝。
可那是1999年,2020年的調查顯示,支持國家轉向共和的澳洲人,超過7成。
如今具有象徵意義的英女王離世,恐怕只會增加大英國協解體的速度。
而最不想大英國協解體的恐怕是印度,畢竟三哥是最以大英國協身份自豪的國家,三哥需要通過大英國協的身份,來給自己的臉上貼金。
這大英國協一旦解體,對三哥來說臉面上無光啊,好歹是一個以說咖喱味英語為傲的地方。
大英國協解體後,英帝國的「那個時代」,也徹底結束,連一點殘影都不會再看見。
蘇格蘭獨立
過去的300年裡,蘇格蘭獨立的聲音就沒停過,尤其是二戰後英帝國衰落,獨立之聲無比高漲。
1998年,英國做出妥協,恢復被廢除300年的蘇格蘭議會。
2014年,蘇格蘭終於舉行「獨立投票」,最後結果是。
55%不同意,45%同意,為什麼55%的人不同意蘇格蘭獨立呢?
主要是經濟,當時英國還沒脫歐,英國威脅蘇格蘭,你敢獨立,歐盟也不會要你,你就會成為歐洲的孤兒。
這招確實嚇到了很多蘇格蘭人,誰都不會想和錢包過不去。
而第二大不想獨立的原因,就是英女王的存在。
不是說英國王室多麼讓人喜歡,而是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這個君主,具有特殊的魅力。
她對於國家凝聚力的影響,是難以用數字衡量的,因為這個女王在位70年,帶領這個國家經歷了太多事,國民對她的尊敬和愛戴,會直接影響那些猶豫要不要獨立的「中間選民」的決定。
一個在位時間如此長,個人魅力又如此突出的女王,確實影響了2014年蘇格蘭獨立投票的最終結果。
而在6月底,蘇格蘭就籌劃著2023年秋天,再搞一次公投,而這次公投,那兩塊阻止蘇格蘭獨立的高牆已經不在了。
第一塊,英國自己都脫歐了,蘇格蘭脫離英國後,就能獨自申請加入歐盟。
第二塊,英國女王已經離世,凝聚英倫三島的最大向心力,與世長辭。
如果2023年,蘇格蘭再次舉行投票,那麼它脫離英國的機率極高,到時候英國不光帝國餘暉不再,連本土都分崩離析。
凝聚力瓦解
上面提到,女王是英國凝聚力的象徵,這種凝聚力在內部的表現,就是在團結「不同族群,不同階層,不同膚色之間」。
女王在,國族認同感就在,女王在,國家凝聚力就在。
現在的英國和美國一樣,有一個非常不好的預兆。
英國新首相特拉斯,四大主要內閣居然沒「白人男性」,這是有英國這個國家以來的,第一次。
上面這三個就是特拉斯任命的四大內閣之三(還有個是白人女性)。
左邊是財政大臣誇騰,父母是肯亞和模里西斯的。
中間是內政大臣布瑞芙曼,印度人。
右邊是外交大臣科維利,獅子山和英國混血。
英國歷史上第一次四大主要內閣沒白人男性,這左翼政治正確玩的如此明目張胆。
英國是在學美國嗎?
這是拜登內閣的主要成員,同樣鮮見白人男性。
追求多元化,追求族裔平等,是英美自由派的必然,同時也是英美這些老牌國家內部撕裂的預兆。
英國,就沒有「紅脖子」嗎?英國的白人男性會憤怒嗎?
英國就沒有種族歧視嗎?顯然不是。
正是因為臺面下有種族歧視,檯面上才會刻意挑選不同膚色的進入內閣,來彰顯多元性。
可那些白人男性,那些保守派會讓你這麼幹嗎?
我本來是這個國家的主流,可現在被你們這群外來者破壞,我心裡能咽下這口氣嗎?
至少美國白人是咽不下這口氣的。
這也是為什麼川普會有那麼一大群死忠的支持者,為了川普不惜殺入美國國會的原因,因為他們太厭煩「政治正確」了
同樣以白人為主流的英國社會,也會因左翼刻意挑起的政治正確而陷入內部的騷動。
之前女王孫媳婦梅根,就上電視控訴遭到王室的「種族歧視」,這種根深蒂固的深植在白人男性心底的優越論,又怎麼可能消除呢?
過去英女王還在,不同膚色族裔的英國人,還有一個共同的凝聚力符號,雖然我們不同膚色,但我們都是女王的子民。
可如今女王死後,即位的查爾斯「功小德薄」,根本不可能像他媽一樣,承擔起凝聚英國不同族裔的重任。
加上英國政府現在學美國,玩起膚色平衡,未來也一定會像美國一樣,掀起白人男性激烈的反抗。
當原來的「社會主流人群」失去優越感後,這個社會是不會太平的。
英女王的離世,預示著一個時代最後餘暉的消散,同時會帶來的三個直接結果:
大英國協分裂,蘇格蘭解體,英國凝聚力喪失。
對英國來說,沒一個好消息。
感謝各位的點讚,轉發和分享。
關注我,每天帶來不一樣的熱點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