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粵西年例(我眼裡的粵西年例)
2023-04-28 00:19:57 2
粵西人,尤其是湛江人和茂名人都非常重視年例。雖然各地年例略有差異,但是都是非常講究氣氛,年例無論是遊神,社戲,都是鑼鼓,喇叭嗩吶紛紛登臺,呈現繽紛多彩的活動方式。比如我們湛江多以「遊神」的方式呈現,雖有差異,但是有一點無疑,這是一個村莊最熱鬧的時候,其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印象中,小時的年例,和如今年例相差不大。殺雞宰鴨,購買果品,餅乾,糖果之類,稍微不同的是小時候,物質疲乏,要比現在略差。小時候,年例可是吃得最豐盛的節日。在那個年代,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平時是有肉吃的,都很少,更別提有雞鴨,蝦,水果之類的了。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能吃一頓飽飯就不錯了。即使當時人普遍很窮,很多都在生吃儉用,但是到了年例的日子,都捨得花錢,哪怕借錢也要操辦一下,年例宰雞殺鴨,燒豬肉,瓜果甜品也不少。每每這時候就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刻,就像一個個餓壞的饞貓,見到這麼多美食,雙眼就會放光,做完年例就迫不及待的好吃。對於孩子們來說,年例就是最好的節日,因為平時吃不到的在這個日子能吃到。
對於大人來說,年例也就是展現自己新一年實力的時候,即使自己再窮,也不能在別人面前輸了面子,肯定要操辦像個樣子,該買的必須買,不需要買的也要儘量買,你說這是打腫臉充胖子嗎?肯定不是,畢竟大家都一樣,也沒有顯得自己多有優越感。但是,都明白,展現自己,只是為了自己不顯得寒磣,顯出自己在新的一年裡日子過得豐衣足食的願望,所以擺放雞鴨,瓜果豐盛,不只是和神明分享,更是展現自己努力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表現出一種比較樸實的情懷。這不是攀比,也不是別人的督促的行為,而是一種習俗的樸素願望和流傳下來的精氣神。年例的意義就在這裡,但是現在很多似乎不太理解年例,以為年例就是為了熱鬧,祭奠先人,僅僅是一種習俗而已。那是還沒有深入理解年例了。大家在那一天邀約朋友來家做客,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實力,有著和朋友共同分享喜悅的意思。畢竟過去忙了一年,無論賺錢多少,家庭和睦,生活日子好了,就是最大的成功,這份喜悅,就應該伴隨著年例,和大家共同分享,聯絡感情。畢竟平時大家都忙自己的事情,彼此極少聯繫,趁著機會,敘敘舊,嘮叨家常,達到維持感情的方式吧。所以這種約定俗稱的年例節日方式固定下來。其實,我想這不僅僅是粵西地區的年例,其他地方的一種民俗活動也是如此。不過廣東人的年例呈現的不只是一種歡樂的場景,更是豐衣足食的願望。雖然現在生活好了,不至於餓肚子了,但是這種樸素願望始終不變。每到年例,即使遠在外面工作,也要抽出時間回來。就像過年一樣重要。
忙完年例,在我們這邊是遊神,過後就是做雷歌。粵西這邊不少是粵劇。小時候,去看雷劇的人還是挺多的。大家都是興高採烈去看。我們那裡的雷劇都是請專業歌劇團表演,當時還沒有手機,看雷劇,就是農村人最難得的消遣了,以前即使快散場,舞臺下面還是有很多觀眾的。可是現在的歌劇,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人氣真的不如從前了。
不過近兩年,因為疫情影響,年例沒有這種氣氛了。都有這種自覺,為了不添堵下,大家都儘量減少接觸,這種聚集的活動就不讓辦了。不過也有一些人為了年例,真的敢「頂風作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年例通常是一個村最盛大的活動。沒有這些活動,年例就已經不是年例了。好多群眾不理解的,畢竟前兩年因為疫情年例受到影響了,現在湛江這種低風險的地區,好多感覺憋久了的群眾還是有呼聲要辦的。於是就出現了這種「頂風作案」。其實為了年例,真的不用冒風險,畢竟風險出來代價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