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之後你們的關係會怎麼樣(15年的關係為什麼漸行漸遠了)
2023-04-18 13:35:49 1
導語:「我記得你的好」是我最好的告別
在每個環境裡都能找到玩得很好的朋友,可一旦離開了那個環境,這段關係就會自動終結。
從曾經的「可以開隨便哪種玩笑」到如今的「點個讚都要反覆掂量」;
從曾經的「你不理我,我就揍你」到如今的「一個不主動,另一個也不主動」;
從曾經的「隱身對其可見」到如今的「在線對其隱身」………
明明當初那麼要好的兩個人,突然就陌生了,沒有任何矛盾,沒有利益糾葛,沒有背叛,沒有鬥爭,沒有交惡,就像一條河,突然分了漢,悄無聲息地流向兩個方向。實際上,你和大多數人的關係都是:既沒有壞到形同陌路,也無法好到推心置腹。你們只是巧合地進了一所大學,只是被分到了一間寢室,只是湊巧進了同一家公司。當時的他需要一個在此時此地能陪自己的人,而當時的你想避免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的尷尬。你們結伴同行,看起來感情很深,但也只是在各取所需;你們形影不離,互訴衷腸,但也不過是因為離得很近。所以,一旦有人換了寢室,畢了業,又或者換了工作,你們當初的親密感就會瞬間土崩瓦解。
時過境遷卻要求感情一如從前,這和刻舟求劍有什麼分別?
殘酷的真相是:沒有誰是真的消失了,只是在和比你更重要的人聯繫著。
換言之,不是友情這種東西太淺薄,而是你們之前只是在淺薄地交往著;不是誰變了,只是露餡了。沒有說明緣由就從你的世界裡消失的人,其實都是在無聲地告訴你:「不必追。」
散夥是人生的常態,我們都不是例外。
長大的過程就像是從開闊的平原慢慢走進了迷霧森林中。之前是風光旖旎的大平原icon,你們當然可以邊走邊玩,可一旦進了迷霧森林,那裡麻煩密布,險象環生,每個人都要用九十分的精力走自己的路,找以後的出路,那麼「散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大家都不是故意要與你疏遠的,只是因為後來的生活中有了比「跟你聯繫」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忙。
結果是,曾經五毛錢一分鐘的長途電話,你們可以聊到「傾家蕩產」;如今一千多分鐘的免費通話,卻不知道該打給誰。
慢慢你就會明白,「祝你前程似錦」的意思就是「我們再也不見」,而「後會有期」的意思就是「拜拜了您嘞」。
成年人的友誼是不深究,是不解釋,是心照不宣,是自然而然,是一種冰冷的默契。
比如,我絮絮叨叨地跟你說了牛肉怎麼燉才好吃,然後分享了最新要上映的電影,還發了一個好笑的短視頻,你可能當時有事在忙,沒來得及回復我。但當你看到消息時,你會逐一回覆:「我今天下班了就試試你說的方法」「新電影上了,我們一起去看啊」「視頻裡的小狗也太好笑了,哈哈哈」。我就會覺得你特別值得我投人熱情。
但是,如果我對你說了一大堆,你只回了一個「哦」,或者敷衍地回了一個「哈哈」,又或者乾脆不回復。那麼我保證,從今往後,我都不會再發給你了。
一旦我察覺到了你的不在乎,我就會自覺地退避三舍,然後將我們倆「互動關係」的評級下調到「點讚之交」的級別,而不是想方設法去焐熱這段關係。
當我無法從你身上感受到我的重要性時,那麼你在我這裡也就不重要了。所以,我不會在莫名其妙被人刪除之後去追問他「為什麼」,我只會把存儲這個人回憶的文件夾從我的腦海裡扔進回收站裡,再點一次「清空回收站」。不管我們是有多親密,誰想離開,隨時都可以,你甚至都不用告訴我為什麼。
散夥是人間常態,但有極個別是例外。例外是什麼樣子呢?
(1)見面的時候不用特意戴上面具,吃飯的時候不用考慮坐姿和吃相,聊天的時候不用斟酌用語或者邏輯,發視頻或者語音前不用整理情緒。
(2)知道「我有個建議」的意思是「你可以不聽」。知道「我給你提建議」,不等於「我在否定你、操控你」,只是給你一參考,如果你沒看上,是可以不參考的。而如果「我沒接受你的建議」,並不等於「不識好歹」或者「好心當成驢肝肺」,只是我幾次三番地權衡之後,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3)明白「我喜歡和你做朋友」的意思是「你在我這裡不必完美無缺」。因為「我喜歡你」,所以不會要求你必須怎樣,或者逼著你改成什麼樣,而是希望你能繼續真誠地做你自己,因為「我既喜歡你的清澈和光芒,也喜歡你的混濁和晦暗」。
(4)不管我們認識了多少年,即便現在沒有從前那麼親密,但我企是會發自內心地盼著你一切都好,並且我確信你也會這樣祝福我。
(5)我們有各自的秘密,不會要求對方毫無保留,但如果誰哪天想說,對方隨時都肯洗耳恭聽。
6)明白「我跟你痛斥誰,不是為了聽你講正人君子那套大道理,只是單純想要你和我一起罵娘」。
(7)明白「分享心情多多少少都帶著一點兒『希望被你認同』的成分」,因為於對方而言,你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
長久交往的秘訣就是:激烈地贊同彼此,愉快地各抒己見;得意時互相關照,失望時互相原諒;志同道合時齊頭並進,天各一方時遙祝君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