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市發展和改革(聊城這十年臨清)
2023-04-18 13:02:03 1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0日訊 10月10日,中共臨清市委舉行「聊城這十年·臨清」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清市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牢記「三個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展示臨清全市上下聚焦發展第一要務,扛牢穩定第一責任,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現代化臨清的生動實踐和發展藍圖。聊城市副市長、中共臨清市委書記劉培國圍繞踐行新發展理念,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作介紹。
劉培國介紹,臨清市地處冀魯交界,是「山東西進、晉冀東出」的重要門戶,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具有非常便利的交通條件,獨具特色的產業基礎,厚重豐富的歷史文化。特別是立足新時代新階段,臨清同時擁有黃河國家戰略、大運河國家戰略兩大國家戰略的政策疊加機遇,臨清人心思上、盼望發展、期盼變化的氛圍空前濃厚。在總結十年發展成果的基礎之上,我們聚焦影響和制約臨清高質量發展的因素,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啟動實施了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十大行動。
實施製造業提質升級三年攻堅行動。製造業是臨清重要的產業基礎,我們牢固樹立製造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制定了製造業三年倍增計劃,突出做到三個堅持。堅持「喜新不厭舊」,在大力培育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加快推進軸承、紡織等傳統產業的提質升級、轉型發展。堅持「抓大不放小」,推動中色奧博特、三和紡織等本地骨幹企業提質擴能,做強「鏈主企業」。積極引導六大產業的中小企業「入鏈」發展,擴大高新技術、專精特新企業規模。堅持「引外不忘內」,通過雙招雙引「補鏈」「延鏈」,通過數字賦能、科技賦能、金融賦能,推動現有企業鳳凰涅槃。
實施港產城一體化發展三年攻堅行動。臨清在明清時期得益於漕運發達,形成了五百年的繁榮。近年來,臨清內陸港快速發展,連續7年位居山東省內陸港多式聯運貨運量第一位。我們乘勢而上,與山東省港口集團合作,引入海關監管功能,把魯西內陸港打造成了可以與世界各地進行連結的國際陸港。下一步,臨清將以魯西國際陸港為切入點,以創建保稅物流中心和綜合保稅區為抓手,進一步完善提升港的功能,以港促產、以產帶城,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把臨清打造成為「冀魯豫」三省交界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再創「運河名城」新輝煌。
實施城市更新三年攻堅行動。今年,臨清入選省級城市更新試點,為臨清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提供了重要機遇。臨清堅持圍繞「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定位,實施片區更新、老舊小區改造、「斷頭路」打通、雨汙分流改造、示範道路提升、運河景觀帶打造、建築外立面提升等七項重點工程,打造「智慧城市」「園林城市」「海綿城市」,確保「一年快起步、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努力讓臨清成為一座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嚮往的魅力之城、幸福之城。
實施文旅興市暨古城保護改造三年攻堅行動。作為運河古城,臨清有著豐富的文旅資源。臨清以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目標,科學推進古城保護利用,高質量做好業態培育,打造重要節點和樣板街區。同時,以建設大運河文化公園為抓手,實施一批文旅項目、打造一批3A以上景區、提升一批文旅要素、組織一批文旅活動,打造區域性旅遊目的地。
實施城區老舊企業盤活利用三年攻堅行動。臨清作為老工業城市,城區老舊企業較多,大量閒置資源可以盤活利用。我們聚焦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積極穩妥推進老舊企業實現「騰籠換鳥」,為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騰出更大空間。
實施城區交通治堵三年攻堅行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交通擁堵治理迫在眉睫。臨清堅持系統思維,強化標本兼治,統籌交通規劃、建設、管理各個環節,大力推行數字治堵,建設智慧交通、智慧停車平臺,高效處理「人、車、路、燈」之間的關係,最大限度解決擁堵問題。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攻堅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臨清堅持把路域環境治理作為重中之重,統籌做好「拆綠改管」,堅決消除「髒亂違堵」問題。堅持典型引路,打造一批示範村莊、線路、片區,全面提升農村垃圾處理、汙水治理、農村改廁、美麗庭院建設水平,營造「淨綠硬亮美」的村容村貌。
實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交通是基礎和先導。臨清抓住基礎設施「七網」建設機遇,全力推進德上高速連接線、新漳衛河大橋、1000公裡「四好農村路」等項目建設,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為臨清高質量發展開闢新的通道。
實施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臨清將在守住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的基礎上,做優做強糧食精深加工、家禽養殖加工、現代漁業、中藥桑黃深加工等7條特色產業鏈,為鄉村振興增添新的動能。
實施「四減四增」三年攻堅行動。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背景下,臨清將把綠色低碳作為發展方向,加快實施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持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大力發展光伏、生物質等新能源產業,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閃電新聞記者 趙赫 聊城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