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精華200句及其感悟(論語20篇都講了哪些真理)
2023-04-18 20:05:27 1
分篇概述一下論語各篇的所講的內容。
1《學而》篇首先講的就是學習,學習知識並樹立起一個做人的根本,樹立起一個做人的目標。根和本立起來後,道路得以展開,堅守正道,以後再添枝加葉。
2《為政》篇主要是講孔子以德為政的思想、以及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3.《八佾》篇講的是人們要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也就是要認識這個世界,只有認識了這個世界,才能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有了這些觀念,才能樹立自己的價值取向。
4.《裡仁》篇就是圍繞著各種價值取向而講的,要求人要具備仁愛之心,只有具備了仁愛之心才能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才能獲得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5.《公冶長》篇主要是圍繞著「仁」展開的,具備了「仁」,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才能真正立起來,才會讓我們更和諧的在社會上行走。
6.《雍也》篇闡述了「仁」的思想,仁德之心貫穿著孔子思想的全部,具備仁德之心是順利在社會上行走的關健,忠、孝、仁、義、禮、智、信是仁德之心的核心。
7.《述而》篇則是說明一個人的思想立起來,必須遵循天道人道的規律,否則就是逆天而行,行走困難而不順。其實不遵循天道和規律,實際上思想也是立不起來的。
8.《泰伯》篇論述的是一個人們所應共同遵守的社會行為規範,即減少個人私慾的思想。因為人類只有擁有了這種人生觀,才能在這個人世生活中得到應該享受的快樂。
9.《子罕》篇則是講一個人怎麼樣才能形成個人的思想,而做一個人,最主要的是思想能立起來。只有立得起來,才能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立不起來,就會又惑、又憂、又懼。思想就有可能受其他人的影響,迷惑於大千世界的無限複雜性。
10.《鄉黨》篇描述的是育人要先正己,也是思想立起來了的表現。名不正,則言不順,即要用實來符合名所規定的要求,也要用名所規定的要求去糾正已經存在或變化了的實。
11《先進》講思想立起來後觀念過猶不及的問題。具體分析過猶不及亦要審時度勢,不要過分、過頭,也不要不及,才能充分地體現出「仁」的最高境界,強調的是辨析,要經常辨析才能進步,才能不惑。
12《顏淵》篇講的最關鍵問題還是不惑,也就是不要迷惑。思想是立起來了,可我們還是會迷惑於很多東西,孔子用了四十年時間來解決不惑的問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只有通過堅持不斷的學習和思考才能不惑,不惑以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13《子路》篇則是在講一個人為人處世時所應採取的立場、方法,智慧處事、仁愛處事的方法,以及開展全民教育問題。而開展全民教育,也是想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選擇最佳的行為方式,不迷惑,達到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和諧關係。
14《憲問》篇則是講開展全民素質教育問題而接下來的問題,也是旨在教育人們,這裡面最關鍵的問題是思想立起來以後的不惑問題,只有不迷惑於人世,我們才能爭取到成功的人生。而不惑的辦法只有通過學習來提高個人的素質修養。
15《衛靈公》全篇講的是忠、孝、仁、智、禮、義、信的基本原則是貫通下來的。之所以講忠、孝、仁、智、禮、義、信,其實就是在說明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用智慧,用信譽,用最佳的行為方式,遵守一定的社會行為規範,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係,就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
16《季氏》篇主要講名正言順,我們的人生道路上,這一輩子不知道要碰上多少事,怎麼樣處理這些事呢?那就是要正名,要堅持正名原則,為自己正名,為他人正名,有了自己的名更方便自己的行走,才能更方便的處理各種事情。
17《陽貨》篇則是圍繞著人的榮辱觀而展開的。怎麼樣能樹立正確的個人榮辱觀?就需要我們去學習,要學會辨析,我們才能擁有面對人生、面對社會的正確榮辱觀。
18《微子》篇著重說明我們只有思想立起來之後,內心不惑,才能成為一個人材的問題,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被唯才是用,才能給這個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
19《子張》篇講控制自己,控制自己遵守社會行為規範,控制自己選擇最佳行為方式,控制自己與人建立起相互親愛的關係。不善於也不會控制自己,就不能很好地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就不能很好地尋求最佳行為方式,就不能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係,也就不能創造出自己良好的生存空間。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控制自己很容易就會走偏、走歪。
20《堯曰》篇講命與禮的問題、天地間的規律問題、人世間的發展趨勢問題、社會行為規範問題都是一個人必須要懂的問題。人的道路必須要遵循、服從天地的道路,才能夠走的順暢。只有弄懂了這些問題,才能尋求最佳的行為方式,才能用智慧,用真心誠意的信譽,才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係。而要弄懂這些問題,必須要學習,學習並且不斷調節自己,才能在這個社會,在這個世界上獲得良好的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