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的山東兵團司令是誰(參加第一場外戰的八位兵團司令員)
2023-04-18 07:48:44 1
從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時,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前後共歷經了,長達22年的武裝鬥爭,才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可是,就在建國後,沒過多久,剛剛得以休養幾個月的人民隊伍,在1950年10月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此戰,應該算是建國後,人民隊伍經歷的第一場外戰。請注意,抗美援朝戰爭,不是在本國境內作戰,而是在鄰國本土作戰,對手是以美帝為首的西方聯盟軍。他們的武器裝備,可要比人民隊伍先進得多,並且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制海權。要知道,在1950年,人民海軍,空軍才剛剛組建,短時間內恐怕很難投入戰場使用。
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英勇的人民隊伍並沒有退縮,先後派遣第13兵團,第九兵團,第三兵團,第19兵團,第20兵團,第23兵團入朝參戰。同時,還有一批驍勇善戰的勇猛將,也經歷了,這場外戰。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韓先楚將軍,就是第一批入朝參戰的將領,任職志願軍第三副司令員。虎將梁興初也經歷了,建國後的第一場外戰,任職志願軍第38軍軍長。還有吳信泉,溫玉成,丁盛,張仁初,彭德清,王近山,鄭維山,傅崇碧,江擁輝等一批鐵血戰將,都經歷了,建國後的第一場外戰。
他們曾經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是各大野戰軍的王牌主力戰將,擔任的職位是軍長,副軍長,或者是師長等職。當然了,在入朝作戰的時候,他們的職位是有變動的。就比如,在解放戰爭時期,王近山是第十二軍軍長,入朝參戰時,他的職位是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還有志願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鄭維山,在解放時期是第63軍軍長。
除了軍長,副軍長,師長級別的將領,在建國後,經歷了第一場外戰。還有解放戰爭時期的八位兵團司令員,也經歷了,建國後的第一場外戰。
原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是解放時期,我軍19位兵團司令員中,第一個在建國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兵團司令員,任職志願軍第13兵團司令員,同時兼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
原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也是建國後,歷經第一場外戰的八位兵團司令員之一。在抗美援朝爆發後,宋時輪還是率領第九兵團入朝參戰,恰好趕上了第二次戰役。並且指揮第九兵團在艱苦的條件下,迎戰敵軍王牌第十軍,雙方經過一番較量後,英勇的第九兵團重創敵軍,創造了殲敵一個團的紀錄。
1952年6月宋時輪率領第26軍回國休整。就在同年八月份,原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被任命為志願軍第九兵團司令員,並於同年9月份,率領第23軍,第24軍入朝參戰。當然了,陶勇與王必成兩位將軍,也曾代任過志願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只不過,這兩位將軍在解放時期,分別是第23軍與第24軍軍長,不是兵團司令員。
原解放戰爭時期,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陳(gēng)賡將軍,在建國後,也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只不過,他入朝參戰時,擔任的職位是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在他之後王近山代任過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並且指揮該兵團參加了上甘嶺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快結束的時候,許世友也擔任過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
原解放時期,第一野戰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在建國後,也參與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在楊將軍之後,韓先楚,黃永勝先後都擔任過志願軍19兵團司令員。只不過,他們二人在解放戰爭時期,並非是19位兵團司令員中的其中一員。
原解放戰爭時期,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第五兵團司令員楊勇,兩位將軍,也經歷了建國後的第一場外戰。並且在援朝戰場上,取得了出色的戰果,為加快抗美援朝戰役的結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還有起義兵團司令員董其武,也參與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只不過,他是負責後勤保障工作的。
總結:在解放戰爭時期的19位兵團司令員中。建國後,參與經歷過第一場外戰的兵團司令員有陳(gēng)賡將軍,楊勇,王建安,宋時輪,鄧華,楊成武,楊得志,董其武等八位兵團司令。那麼,這八位將軍,在1955年是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陳(gēng)賡將軍是大將軍銜,而其他七位兵團司令都是上將軍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