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023-05-04 11:06:17 1
塞翁失馬這個故事最早還是語文課本裡學到的一篇課文,那時候真的只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必須理解,會背。
而這篇文章的內容寫的就是靠近邊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馬術的人。他家的馬自己跑到胡人那裡去了,大家都來慰問他。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這位父親說:「為什麼就知道不是福運呢?」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大家都祝賀他。
這位父親說:「為什麼就知道不是禍端呢?」家裡有錢又有駿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骨。大家都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麼就知道不是福運呢?」
過了一年,胡人大舉侵入邊塞,男子健壯地都拿起弓箭參戰,塞上參戰的人,十死九傷。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的緣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變為禍,禍可變為福,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
而現在的我對這篇故事,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和理解。
我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快點長大。當然長大是生命不變的路程,但長大後的我們是不是又在懷念小時候的無憂無慮和單純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小時候希望快點長大,是想很多事情我們自己再也不用聽從父母的安排,自己做主。
而長大後你自己可以有能力掙到錢,實現自己的價值,可以給父母和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未來。
雖然少了少時的單純和快樂,多了成年的焦慮和壓力。但又何嘗不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故事裡父親的兒子因為受傷而沒有去戰場幸而得以保全性命。而我們每個人在長大的旅途中有了更大的能力照顧好父母孩子,還有實現自己理想的實力。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論語》裡有一句:「三思而後行」。說的是凡事,三思而後行,不要那麼快就下決定。
就像故事裡駿馬走丟眾人都來安慰父親,父親卻沒有盲目失落;駿馬帶回來一群駿馬,眾人忙來祝賀,而父親也沒有盲目開心。
讓思想慢一些,不要人云亦云。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道德經》裡有一句:「禍所福所依,福兮禍所伏」;老話也說「有失就有得,有得就有失」。人在得到一些東西時,相應地就會失去一些東西。
就像故事裡的父親失去和得到都不盲目悲傷或高興,因為人永遠不知道時間會在下一秒給你什麼饋贈。就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樣?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