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學生時代散文(散文恰同學少年)
2023-05-04 14:26:35
近日重溫讀毛主席《沁園春•長沙》,當讀到「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這句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後,不僅讓人感慨萬千。想起了我對70後末梢的同齡人,讓我想起了苦澀的童年,以及對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玩伴和同學們,一起度過的校園生活那段青蔥歲月的回憶。
偉人「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詩句的大概意思是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採才華正盛。我們70後末梢77、78、79這三年出生的人,經歷了「改革春風吹滿天,十億人民鬥志揚」的大時代背景。在物質生活匱乏,精神世界豐富的那個年代,留給我們每一個人的記憶深刻。
出生在70年代末梢的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是家裡父母最小的孩子,上有兩三個哥哥或姐姐的情況非常普遍。那時候計劃生育政策寬鬆,受人多力量大的觀念影響,一個家庭六七口人的情況很正常,我們搭上了這趟末班車。包產到戶後,從原來農業社分來了土地和生產工具的父輩們,幹勁十足,無暇顧及年幼的我們,我們童年是在哥哥姐姐的呵護下度過的。當時的飲用的是澇壩水,由於衛生不達標,年幼的體內生出了蛔蟲,服用「寶塔糖」祛除蛔蟲成為我們每個人童年獨特的記憶。初嘗「寶塔糖」時略有甜味,但服用一段時間後就會反胃,畢竟是有藥的苦味。以至於後來服用「寶塔糖」,都要在母親「嚼碎咽下去,不然蟲子留在腸子裡出不來」的訓斥和監督下完成。說來也神奇,服用「寶塔糖」沒多久,潛伏在身體內的蛔蟲,就在「寶塔糖」藥物的作用下排出了體內。外表光滑長長的蛔蟲排出後,大人們也鬆了一口氣,年幼的我們飯量也上去了,又恢復了往日活蹦亂跳的模樣。
記憶裡的寶塔糖
現如今的孩子們體內蛔蟲已經比較少見了,這是因為現在飲用的都是達標的自來水,殺菌消毒都做得比較到位,而且現在的生活條件也比以前好很多,所以蛔蟲感染的情況好了很多。
「收雞——收蛋——來……」我們的童年的美夢,多是被這個聲音吵醒的。早上六七點,勤勞的買賣人騎著加重的「永久」牌自行車,後座兩旁分別掛著一個用芨芨草編制的大背篼,除了天陰下雨外都會準時出現在村頭巷尾。那時候隨著改革開放和搞活城鄉經濟發展,廢除了「割資本主義尾巴」運動,剛剛搬遷到灌區的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開始養雞。養雞不是為了吃雞肉,也不是為了吃雞蛋,而是為了讓雞多下幾顆蛋,好賣掉掙幾個錢。雖然錢不多,卻能補貼家用。
由於交通不便,農戶們養的雞下的蛋售賣要到幾十裡外的縣城去售賣。非常不方便,於是頭腦靈活的鄉人就幹起了收雞收蛋的營生。他們繞村轉巷收購雞蛋,然後再把雞蛋賣到城裡,掙個差價。自然也就誕生了那個時代新興的職業——收雞蛋收蛋人。每隔一兩天,莊子裡就會準時傳來「收雞——收蛋來……」的吆喝聲。年幼的我每逢聽到這個吆喝聲,就會一咕嚕從炕上爬起來,催促母親端著用紙糊的小笸筐,裝著滿滿的雞蛋尋著聲音去找收蛋人去賣。跟在母親身後的我,總是盼望著由我親手從雞圈裡收來積攢的雞蛋能賣個好價錢,那樣母親就會獎勵我一毛錢或兩毛錢,去小賣部買幾個「豆豆糖」在小夥伴們面前去炫耀。令人失望的是這樣的機會卻少的可憐,捉襟見肘的日子裡,一分錢有時會難倒英雄漢。
每到逢年過節,為了改善一家人的飲食生活,母親會把幾隻不下蛋的老母雞和總是叨人的公雞捉來賣給收雞收蛋的人,收雞收蛋的人接過母親手裡的雞,掂量一番後給出價格,母親就會和前來圍觀的鄉人們和他討價還價,聰明的收雞收蛋人大多數都是鄰村人,低頭不見抬頭見,不會把價格壓太低,差不多就成交了。成交後他就會從衣服兜裡掏出一把一塊,兩塊和五塊的紙幣出來,小心翼翼地數給母親,等雙方清點完後。就把收來的雞拴綁在車把上或後座上。客氣地說一聲:「您忙著,下次再見咯。」然後又麻利地騎上自行車上路了,他走過的地方都會丟下一句響亮的聲音:
「收雞——收蛋來——收雞——收蛋來……」
聽著吆喝聲的遠去,我就會眼睛眨巴眨巴盯著母親。往往在這個時候,母親都會從賣雞收穫的一大把零錢裡獎勵我一兩毛錢,算是對我平時給雞拔草餵食的鼓勵,拿到錢後我就會興高採烈地叫上玩伴,一起直奔二裡外的大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