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血管凸起並且是硬的(走路時腿腳有這個表現)
2023-05-05 01:08:23 2
腿部血管凸起並且是硬的?人一上了年紀,難免有腿酸、腿痛、腿抽筋的情況出現,很多人認為這是缺鈣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腿部血管凸起並且是硬的?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腿部血管凸起並且是硬的
人一上了年紀,難免有腿酸、腿痛、腿抽筋的情況出現,很多人認為這是缺鈣了。
的確,缺鈣是導致腿抽筋一個較常見原因,不過,如果您在補鈣一段時間後,症狀並沒有好轉,請您千萬要及時就醫檢查,因為這可能是血管「變硬」啦!
下肢動脈會「變硬」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病,它是由於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血流速度減慢,血流量減少,引起下肢血液供應不足所致。
由於血液供應不足,在發病初期,可能會出現下肢腫脹、發涼、抽筋、疼痛等症狀,很多人會認為這只是衰老的表現而不加以重視。
待到嚴重時,就有可能會因出現間歇性跛行而自覺行動受限——即在不走路時沒有明顯的不適,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會出現酸脹不適感,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後這種不適感消失,又可以繼續走路。
雖然平時大家很少聽說這個疾病,但事實上,這個病的發病率並不低,據統計,7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15%~20%。
而且這個疾病除了會讓我們的行動受限外,若不加以重視,還可能會出現肢體壞死!
更重要的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往往是全身性動脈硬化的一個信號。
一旦某個人的下肢血管出現問題,那麼這預示著他(她)全身的血管都正在面臨危機!
#鑑病小技巧
若是經常腳發涼,或者走幾百米後小腿就疼,可以在早上起床或晚上睡覺前觀察一下腳部,看看皮膚是否發白或者出現紫紅色,左右腳的溫度是否一致,摸摸腳背上是否有動脈搏動。
如果皮膚顏色變化、溫度較低、足部動脈搏動很弱或者消失,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發硬」的血管「軟」不回來!
其實血管從人出生後就漸漸走上了「硬化」之路,這個過程不可避免,已經「硬化」的血管也沒有再「軟化」的可能。
不過,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院士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六成心腦血管疾病可防可控。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讓身上的血管「慢點硬化」,以達到「多用幾年」的目的。
#1
戒菸
吸菸時,菸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刺激血管運動中樞,並刺激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縮、血壓上升。
因此,生活中要儘量做到不吸菸、遠離二手菸。
#2
減重
對於肥胖人群來說,減重是保護血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日常飲食儘量節制,在營養方面能保證身體所需即可,儘量不要超過熱量上限。
同時,要少吃含熱量較高的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和快餐等。
#3
經常運動
運動能改善血液循環,保護動脈血管。
大家可根據自己年齡、性別、耐受程度等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一般來說,運動後心率加年齡以不大於170為宜。
運動狀態以身體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後自感身體輕鬆為最佳。
諸如慢跑、快走、遊泳、騎車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運動貴在堅持,有效的運動需要我們保證一定的運動頻率,最好每次堅持30分鐘,每星期至少5次。
#4
合理飲食
1.減少膳食中的脂肪量:每次進餐要嚴格控制肉類食物,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吃雞鴨等禽肉時不要吃皮。
2.降低膽固醇的攝入量:龍蝦、小蝦、魷魚、螃蟹、魚籽和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含量很高,每月攝入最好不超過2~3次,並須嚴格控制攝入量。
3.不食或少食奶油與甜食:奶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心血管的危害較大,應儘量少吃或不吃。
4.少吃加工肉製品: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男性即使每天吃一兩片火腿(約50克),也會增加心臟衰竭的死亡率。
5.控制膳食中的攝鹽量:每日鹽的攝入量不應超過5克,血壓高的人不宜超過3克。要避免吃鹹魚、鹹肉、鹹菜等鹹食。
6.烹調油要適量,要用植物油:烹調食物宜多採用煮、蒸、燉的方式。
患有動脈硬化症的人應儘量少吃和不吃油條、炸肉、烙油餅、煎茄盒等油炸、油煎食品,此外,酥餅、餅乾、蛋糕等含油量大的麵食也應避免。
7.多吃蔬菜、水果與薯類食物:蔬菜、水果與薯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的作用。
8.膳食以穀類為主:飲食要注重粗細搭配,不應過多攝食精米精面,應儘量多吃些粗雜糧。
9.宜少食多餐,忌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易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有人總結109例心絞痛患者病史,其中33例由食之過多而誘發,佔30.3%。
#5
控三高
血壓高時,血流對血管的衝擊力增大,使動脈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容易產生動脈硬化。
血脂高時,易在血管壁上沉積並形成斑塊,甚至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導致急性心梗或腦梗。
血糖高時,動脈內皮細胞容易受損,血管壁的通透性也會變差,脂質容易沉積在血管內皮,進而導致血管狹窄,引起冠心病、腦梗等疾病。
因此,有上述三種問題的朋友,請務必積極防治,遵醫囑用藥治療,防治病情進展導致的血管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