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分寸的人有哪些表現(一個有分寸會說話的人)
2023-05-14 04:11:47 1
在我們身處的社會中,無論是日常交往,還是請託別人,都需要與人有足夠的溝通交流,而掌握說話的分寸感,有時可以決定你能否實現自己的目的,決定了一個事件的結果。
同樣的內容,就有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結果也是大相逕庭的。一句話能使人開懷大笑,也能使人惱羞成怒。當別人對你的話有不同的看法時,他們對你的應對方式和態度也會有所不同。
一個有分寸、會說話的人,會根據說話的對象、場合、時機,來改變自己的講話內容和技巧,恰到好處又有原則地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意思。這不僅僅是一種對語言的掌控力,更來自於你察言觀色的能力。
比如,當你談論一個對方不感興趣或非常忌諱的話題時,對方會表現出明顯的牴觸情緒。如果你能做到察言觀色,就可以把握話題的分寸,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因此,要將說話的技巧和察言觀色的能力結合起來,才是塑造「分寸感」的最佳方式。
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各自喜歡的話題內容當然是不同的,但總有一些話語禁忌是有共識的。當你與別人不熟時,最好不要輕易談論,以免讓別人覺得你沒分寸,似乎在探究對方的底細。
首先,不要談論一些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
在一件事上若是彼此持有不同的態度時,很容易引起爭執甚至對立,使原本和諧的談話環境變得緊張起來。我相信沒有人想把和諧的談話變成突如其來的爭吵,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在談話中尋找一些相關的、有爭議的話題,比如宗教、政治觀點等。
其次,不要總是打聽別人的收入或工作,也不要問別人的健康或年齡等私人問題。
如果有必要,他們會告訴你這些事情,但大多數談話不要涉及這些內容。你知道了,也只是滿足你的好奇心而已,對你們的談話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很容易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喜歡多管閒事的人。
最後,不要把別人當成自己的情緒垃圾桶,有一點負面情緒就抒發給別人聽。
雖然總有一些人很有同情心,願意聽你的故事,但也有一些人對你的故事不感興趣,所以我們需要掌握這種分寸,儘量不要在陌生的人眼前提起。當然,如果有人願意和你分享他的不幸,你最好用傾聽的態度來對待,不要因為好奇而一直追問,這也很容易讓人認為你沒有分寸。
生活中,有很多人說話口無遮攔,習慣於把一件很平常的事說得很誇大,或者洩露別人不想告訴別人的秘密。這種說話習慣往往源於他們渴求得到別人的關注。
因為想成為聊天中的關注對象,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抖落出來,絲毫不顧及是否應該說出來。這樣的人就是我們俗語所說的「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亂說」。
不管是對別人的事情妄加猜測,還是散布那些未經證實的小道傳聞,這都不是一個說話有分寸的人應該做的。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必然會溼鞋」,經常口無遮攔的人,總會給自己招來麻煩。
一個會說話的人,絕對不是照著模板去說話,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應該有一定的機敏。如果面對眼前的問題,不知道怎麼說或該說些什麼,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說。
畢竟,在突如其來的情況下,我們很容易失口多言,此時就是多說多錯。因此,如果不能機智轉圜,以沉默來應對是最常見、最不易出錯的辦法。
常言說:「響鼓不用重錘敲」。一個能領會你意思的聰明的人,不必將話說得很重,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以,無論是提醒他人,還是給予建議或適當的批評,都不要把話說得太重,只要給對方點撥一下就盡到義務了。
行走在社會上,說話也要注意明暗。有時候,很多話不需要說得很清楚,醉翁之意不在酒,通過各種方式暗示,對方就能理解你的意思,太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可能讓對方惱羞成怒,認為你不給留面子!
同時,要把握好說話的內容,如果你想繼續和對方聊下去,就要懂得如何引起對方的興趣。不要總是說一些對方不感興趣的話,這樣只會造成「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尷尬局面。
總之,一個說話有分寸的人,不僅要在提出自己的意見的同時,還要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知道在對的時候說出正確的話來,而不是一直滔滔不絕,根本不分場合和對象,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只能說你是一個多話的人,而不是一個會說話的人。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漁樵耕讀看生活
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寫接地氣有溫度的文字,願給更多的人帶來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