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對當今社會有何價值(談孔子思想於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2023-05-18 07:07:51
當今社會,經濟至上,科技水平和社會生活迅速發展。看似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學說已經屬於傳統思想,和當下社會格格不入,其實,孔子思想於當今社會的重要性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重要的多。
不錯,當今社會是科技進步,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條件遠比以前和古達好得多了。但相對應的人的精神層面的空虛、道德修養方面的滑坡等問題也非常的嚴重。比如,看看那些讓人觸目驚心的新聞吧:家庭裡夫妻不忠、子女不孝,社會上詐騙橫行、罪案累累,校園中師生矛盾、校園暴力等等駭人聽聞的事跡頻頻發生。對此,不能不讓人深思,只注重經濟和文化知識,而不真正重視道德修養、精神境界的培育怎麼能行?所以,我們當下社會,仍然需要,甚至更加需要學習孔子以「仁、禮」等為核心內容的注重道德修養教育的學說思想。
捫心自問,我們生而為人,學習或做人的目的是什麼?又該如何去做?答案或許千千萬萬種,但立人先立德,先做個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才是根本。畢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本」,就是要做一個孔子儒家思所注重的有「忠孝仁愛禮儀廉恥」的人。
試想,一個人,若對國家、夫妻、朋友、事業等不忠誠,對父母不孝順,對親朋好友不仁不愛,又缺少禮儀修養,自私貪婪成性,毫無知恥之心等等,那與禽獸何異?不對,還不如禽獸呢?畢竟「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大部分動物對自己的種群和父母還是忠誠團結、感恩孝順的。
所以,所有的學習中,學習做人最為重要,其次才是文化知識。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大意是:「年輕的學子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裡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要廣泛愛護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以後,如果還有精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
悲哀的是,現在的應試教育恰恰相反,過分注重學習成績,把孩子學習的目的搞成了是為了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如此功利,真是本末倒置,與真正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難免出現不少學生有學歷沒能力,有文憑沒文化,更可怕的是普遍的精神空虛、意志力薄弱、道德品質低下、沒有理想目標等等,實在讓人痛心。
對此,孔子學說思想可謂一劑良藥。孔子之所以兩千多年來備受世人尊崇,甚至被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那絕對是實至名歸的。他是學說思想,除強調學習做人要注重「仁、禮」等道德品質外,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做人做事的基本規範和精神品質。比如: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育我們要多向別人學習,學習別人的長處,對別人的缺點引以為戒。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教育我們勤奮學習,不以多問哪怕問不如自己的人問題為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育我們自己不想做的不要推加給別人,就是要推己及人,多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教育我們要堅定志向目標,不被屈服。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教育我們不貪求不義之財。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教育我們凡事多找自己原因,少抱怨指責別人。
「不怨天,不尤人」,教育我們不怨天尤人,有達觀的精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育我們要勤奮好學,教育好子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我們要以學習為樂,主動去學習,而不是被迫死學習。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教育我們要做光明磊落的君子,而不是心胸狹隘長戚戚的小人。
「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教育我們比起個人榮華富貴,更重要的注重好道德人心的修養……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孔子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傳承和人格修養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尤其在當下現實社會人心浮躁、精神空虛、道德滑坡的大環境下,我們更需要孔子的學說思想來正人心,讓國人能夠有「忠孝仁愛禮儀廉恥」,把道德修養放在首位,再輔以科學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是正常的人,真正的人,大寫的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