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攝影師大賽獲獎作品(中大校友拍下罕見美景)
2023-05-18 02:59:12
大洋網訊 近日,在世界頂級天文攝影賽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2022年度天文攝影師大賽中,來自佛山的天文攝影師梁偉棠的作品從3000多幅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恆星與星雲組冠軍。
梁偉棠的獲獎作品
從小學開始喜歡觀察星空,初中真正對天文產生興趣,到高中正式入門深空攝影,大學考入物理與天文學院,再到如今斬獲天文攝影界「奧斯卡」,多年來,梁偉棠這個「拍星星的人」從業餘走向專業,一步步靠近著自己的星空夢想。
梁偉棠
脫穎而出:
「追星」超半年拍出深邃「眼睛」
作為世界頂級天文攝影賽事,由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主辦的年度天文攝影師大賽被稱為天文攝影界「奧斯卡」。今年,共有60多個國家的3000多幅作品參與角逐,其中恆星與星雲組的競爭異常激烈。
梁偉棠介紹,該組別參賽者不限年齡,因此國外有眾多攝影師利用巨大的望遠鏡和幾十年的拍攝與圖像後期經驗參賽。多年來,天文圈子內一直稱呼該組別是「神仙打架」。
NGC 7293(螺旋星雲),是一個行星狀星雲。「這個目標並不算罕見,但在拍攝前,我基本把其他人拍的照片都看過了,發現沒有人把周圍的細節拍得清楚。」梁偉棠告訴廣州日報記者,2021年起,他在廣東通過遠程控制,使用位於智利的遠程天文臺拍得這幅作品。「拍攝時間超過半年,後期處理照片的時間長達兩個月。」
梁偉棠解釋道,拍攝星空需要尋找時機,要查詢氣象資料、計算月亮的陰晴圓缺等來避開幹擾,並不是每天都可以拍攝的。同時,拍攝星空還要考慮地理因素,目標在世界各地出現的角度等是不同的,選擇智利是因為這裡的拍攝條件天然較好。
位於智利的遠程天文臺
最終,梁偉棠的這幅超深度曝光作品,揭示了其核心絢麗的色彩和罕見的周圍細節。梁偉棠表示:「核心以紫色和青色為主,營造出一種空靈和夢幻的感覺。令人驚嘆的橙色、紅色和黃色外部區域顯示了宇宙的力量——所有的物質都在運動、碰撞和翻滾。」
對於這幅作品,大賽評委給出了這樣的評語:「這張照片足夠深邃。我可以永遠盯著那隻『眼睛』!顏色真的帶出了通常看不到的特徵。」
當得知奪冠後,梁偉棠的感受是「有點意外」。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梁偉棠坦言:「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這個比賽,我起初覺得作品有點希望,但又覺得不太現實。」
「追星」之旅:
從愛看星空的男孩到「拍星星的人」
梁偉棠的「追星」之旅,是從佛山啟航的。作為土生土長的佛山南海人,梁偉棠沿著南海實驗中學、佛山一中、中山大學的求學道路,從業餘走向專業,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星空夢想。如今,梁偉棠主要從事天文觀測、天文科普方向的工作。
小學開始,梁偉棠就喜歡用父母買的望遠鏡開始觀察星空。梁偉棠表示:「真實讓我對天文感興趣的,是在南海實驗中學求學時,地理科的劉傳懿老師組織大家參加廣東省的天文競賽,那次我們師生暢遊星河、齊心拼搏,最終獲得了當年廣東天文競賽獲一等獎。」
從那時起,梁偉棠的父親特別支持他發展天文學愛好,還購買了一臺計算機化的望遠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接下來,梁偉棠在課餘時間,開始潛心自學天文領域的英語、物理、數學等相關知識。「高中以後,我的父母實現了我購買深空望遠鏡的心願,這時的我,正式入門深空攝影。」梁偉棠表示,當時國內深空攝影的門檻較高,玩的人還比較少。
後來,懷揣著對星空的熱愛,梁偉棠考入了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開始更深入地學習專業的數學、物理、天文的相關知識。「天文學總是離不開觀測。」大學期間,他特意把望遠鏡帶到學校宿舍,留意專業知識與實測的結合,經常參加全校和周邊學校的天文觀測和科普活動,以增強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靈活運用。
梁偉棠參加科普觀測活動
梁偉棠(左五)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射電望遠鏡基地實習
老師印象:
一場龍捲風讓他懂得科學需要動手
在南海實驗中學地理老師劉傳懿的印象中,讀初中時,梁偉棠就是學校天文愛好者中的佼佼者。劉傳懿表示:「他熱愛天文、踏實好學、不懂就問,能很好地協調好學習與興趣的關係,課程學習和興趣愛好並駕齊驅,一樣都不落下。」
「梁偉棠身上有種非常執著的學習精神,一旦他認定一個目標,就會堅定、專注、投入地鑽研下去,不需要他人去督促,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南海實驗中學物理老師陳海鋒回憶道,讀初中時,梁偉棠注意到南海出現的一次龍捲風現象,並向老師請教龍捲風的形成原因。隨後,梁偉棠開始思考能否通過實驗來進行模擬,讓人直觀地知道這個現象的原理。
梁偉棠製作「模擬龍捲風」教具
坐言起行,梁偉棠動手製作了「模擬龍捲風」教具,恰逢南海區舉行「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這個教具勇奪發明創造及工程設計初中組一等獎。陳海鋒表示:「這次比賽對偉棠的觸動很大,讓他懂得了『科學探究,是需要動手去實踐和積累的』。」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馮嘉敏 通訊員呂嘉欣
圖/受訪者及通訊員提供
[ 編輯: 何雯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