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熊貓和動物園大熊貓區別(比大熊貓更瀕危)
2023-05-24 02:21:34 4
南都訊 記者 夏嘉雯 實習生 溫文熹 通訊員 王益 1月14日,廣州動物園時隔16年再次成功繁殖的馬來熊幼崽迎來滿月。因怕影響母熊產生應激行為,自生產後,母熊以及馬來熊幼崽一直生活在獨立的「月子中心」,保育團隊通過監控24小時監護其情況。
母熊以及馬來熊幼崽。通訊員供圖。
馬來熊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外分布數量極少。截至目前,我國圈養現存馬來熊的數量不超過120隻,瀕危程度甚至高於大熊貓,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的保護物種,幼崽成活率很低,繁殖難度很大。
馬來熊「爸爸」安安和「媽媽」華女於2021年4月合籠飼養。經過馬來熊保育團隊的科學調配種源、細心飼養管理等精心護理,在八個月後成功繁殖。馬來熊約3歲性成熟,雄性平均生殖年齡為10.45歲,雌性平均生殖年齡為9.33歲。安安和華女今年均為8歲,生殖年齡早於平均生殖年齡。
廣州動物園的馬來熊。通訊員供圖。
根據廣州動物園組編的《馬來熊飼養管理指南》資料顯示,馬來熊妊娠期約為100天,每胎1-2仔,哺乳期為18個月。新生的熊寶寶十分柔弱。剛出生時,體重約250-300克左右,體長約10釐米,全身也無毛髮覆蓋,視覺和聽覺機能發育不完全。25天到一個月左右,幼崽的眼睛會慢慢睜開,但此時眼球被一層白膜覆蓋著,尚無視力,等到45天左右,白膜逐漸消退,才開始有視覺反應。到出生後70天左右,幼崽體毛變得黑亮,開始離開媽媽探索世界,它們會和母親一起生活,到成年才會獨立生活。此時,廣州動物園的馬來熊幼崽剛剛滿月,仍處於無視力階段。
廣州動物園作為中國動物園協會馬來熊保護一級管理工作組(CCP組)組長單位,創建國內第一個圈養馬來熊譜系資料,開展圈養馬來熊的繁育與種質資源以及基因組學研究,為馬來熊的繁殖管理了打好基礎。通過建立馬來熊的譜系,協調動物園之間的合作繁殖,圈養馬來熊的種群從過去的衰退負增長種群轉為正增長的發展種群。
小檔案
馬來熊,別名日熊,作為唯一不冬眠的熊亞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與南亞,在我國廣東、廣西以及雲南有分布,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熊。它們的舌頭很長,適於舔食白蟻。由於生活在熱帶森林中,雜食的馬來熊也酷愛亞熱帶水果,例如榴槤和大樹菠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