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最常見的病(鸚鵡常見疾病之)
2023-05-24 01:11:50
鳥類毛滴蟲是由鞭毛原蟲—禽毛滴蟲引起的,它是侵害消化道上段的原蟲病,此病多發於鴿子,大約80%的鴿子都會攜帶這種寄生蟲,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病,成年母鴿子通過「反雛」的這種方式將毛滴蟲通過鴿乳的方式傳播給雛鴿,一但鳥感染這種疾病,就是治療好後也會是一個攜帶
主要特徵
1. 在咽喉處集聚這黃色奶酪狀病變物,鳥類可能會停止進食,導致體重減輕。
2. 鳥兒可能會因為口腔損傷而不能閉上嘴,病變是黃色呈圓形奶酪樣的凸起區域,這導致它們可能會有流口水並反覆吞咽動作。
3. 如果病變位於鼻竇區或眼睛周圍的組織,鳥類的眼睛可能會變的水汪汪。
4. 鳥兒可能會出現腹瀉的情況,飲水量增加並導致呼吸困難,在嚴重的情況下,鳥類可能會因病變物質阻塞氣管導致窒息死亡。
5. 在嚴重的情況下,鳥類變得非常的瘦弱,不能或不願意飛行。嗉囊可能長滿黃色的乾酪物質,有可能會延伸到前胃。
6. 內臟器官的損傷最常見於肝臟;它們可能由幾個小的黃色區域組成,幾乎完全被壞死的物質所替代。
診斷
臨床症狀和大體的病變是十分有價值的判斷,但要與維生素A和念珠菌區分開來,因為它們有些病症相同,也可以採集病變位置做顯微鏡分析,不建議採集糞便,直接在口腔採集即可,因為糞便一般不會檢測到這種毛滴蟲。
治療
1. 患有慢性感染的鳥類應該與繁殖的鳥類分開。避免和鴿子混養
2.發生疾病後要徹底清潔和消毒房屋。
3. 可以用抗原蟲的藥物,如二甲硝咪唑。(50毫克/千克體重PO;或者在水中加入含有0.05%二甲硝咪唑,連用5到6天)和甲硝唑(60毫克/千克體重)。也有用蘋果醋進行預防的。
本病以預防為主,不引起病區的鳥,新鳥到鳥舍後,不能立即合群,要觀察一段時間,最好給新引進的鳥做科學系統的檢查,記住最好不要混養,尤其是和鴿子,這會大大增加患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