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誠者(不誠無物)
2023-05-24 00:39:47
不真誠者?有誠意,天地萬物的能量都和你在一起沒誠意,「不誠無物」,啥都沒有,一片荒漠,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不真誠者?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不真誠者
有誠意,天地萬物的能量都和你在一起。沒誠意,「不誠無物」,啥都沒有,一片荒漠。
【愛曰:「昨聞先生之教,亦影影見得功夫須是如此。今聞此說,益無可疑。愛昨曉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從心上說。」】
徐愛說:「昨天聽了先生的教誨,已經隱隱約約體會到應該怎樣用功了。今天聽聞先生此言,更沒有什麼可懷疑的。我昨天早上想,格物的物,是指事,都是從心上說的。」
【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於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於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於仁民愛物,即仁民愛物便是一物;意在於視聽言動,即視聽言動便是一物。所以某說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中庸》言『不誠無物』,《大學》『明明德』之功,只是個誠意。誠意之功只是個格物。」】
王陽明說:「是的。身的主宰就是心;心所發出來的就是意;意的本體就是知;意所作用的對象就是物。比如你的意在於事奉父母,事奉父母便是一物;你的意在於事奉君王,事奉君王便是一物;你的意在於仁愛百姓,愛惜萬物,則仁民愛物便是一物;你的意在於視聽言動,視聽言動便是一物。所以說格物致知,是在心上去格做一件事的是非、對錯、善惡,都在自己心裡,沒有心之外的道理,也沒有心之外的事物。」
這個怎麼理解呢?我們從小學的,都說事物是客觀存在,怎麼會都在心裡,沒有心外之物呢?你心裡沒有的,它就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嗎?
這是看世界的另一個角度。世界的界,就是認識的界,萬事萬物,什麼事?什麼物?你總得說出來,那事,那物,總得有命名,把它的名字說出來,「命名就是召喚」,你說出它的名字,它的圖像就出來在一起說話的每個人心裡,或者說腦海裡,它才能「存在」。所以從語言哲學上也可以說:「沒有言語之外的道理,也沒有言語之外的事物。」
「存在」,是一種資格,就是有命名,能被說出來,能被想起來,有語言描述,有畫面感,這都是在人的心裡。如果人心裡沒有,你說它存在,它是誰?它在哪兒呢?你得說出來。說不出來,就沒法召喚,它存在不了!
王陽明接著說:「《中庸》說『不誠無物』,《大學》『明明德』之功,只是個誠意。誠意之功只是個格物。」
明明德是格物的道理,前面講過了。「不誠無物」是什麼呢,我們看看《中庸》原文: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誠,是萬事萬物之所成之道,天道自然運行,誠就是事物之終始,沒有誠,就沒有萬事萬物。對於人來說呢,誠者不僅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成就萬物,所以能贊助天地之化育,天、地、人,三合一。成就自己,是居仁行義,是仁。成就他人,成就萬物,是智慧。誠是性的品德,「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天性是誠,率性而為,就是至誠而為。這誠,合乎內外之道,合於己,應於事,隨時隨地,沒有不得宜的。這就是王陽明說的致良知,遇之左右而逢其緣。
有誠意,天地萬物的能量都和你在一起。沒誠意,不誠無物,啥都沒有,一片荒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