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神農架傳說(湖北神農架地區)
2023-05-14 20:25:06
1983年,胡崇峻在神農架的深山老林裡,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喪歌手抄本。沒想到,由此成就了一部漢民族創世史詩!
胡崇峻生於1954年,祖籍浙江定海,是一個武官世家。後來,祖上有一輩人被派往鄂西北任職,卸任後就在神農架定居下來。
他3歲喪父,5歲時,母親撇下他和兩歲的弟弟,遠嫁他鄉,孤苦無依的兄弟倆就跟著繼祖母生活。
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善良的繼祖母對兄弟倆卻視如己出,並讓他們跟著有文化的親戚學知識,算是啟蒙。
胡崇峻從上初中開始,就常常獨自一人行走在神農架黑暗的山林裡。
每次雞叫頭遍就出發了,直到夜裡十點多,才能到達位於房縣縣城的學校。這樣的路程,他每周都要往返一次。
學成後,胡崇峻被安排在麻灣鎮教書,每天要趟過28道溪河,翻過許多個大小山梁,循環往復。
因此,他是被深廣的黑暗餵大的,啟程是黑暗,目的地也是黑暗。
他的眼裡、耳裡全是在這黑暗裡流傳的各種故事\\。
011983年的一天,胡崇峻從一位生活在深山老林的老人那裡,發現了在當地流傳甚廣的喪歌唱本《黑暗傳》的手抄本。
這是自明清以來,廣泛流傳於湖北神農架及周邊地區的,一種在喪禮上盤唱的孝歌.
由民間歌師對神話歷史小說進行改編,並手抄傳承下來,是以七言韻文為主體的民間神話長詩。
這種歌謠式唱本,經過當地一代代人口口相傳,流傳下來,在全國其他漢族地區從來未曾見過,聞所未聞。
胡崇峻一下子就被這個唱本吸引了,既然是口口相傳的東西,就可能出現偏差或不同版本,於是,他開始了漫長的搜集和整理。
果不其然,經過走訪當地的很多老人,胡崇峻先後發現了《黑暗傳》的8種文本,共有三萬多行。
事實證明,《黑暗傳》流傳於民間,版本眾多,就像是一張藏寶圖,被分成許多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手中。這些人,往往有一個身份,就是當地的民間歌師。
在神農架林區、保康縣及周邊地區,從古至今,在紅白喜事上,就有請歌師吟唱的習俗,這也是《黑暗傳》得以傳承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演唱的時候通常是從最近的朝代唱起,然後一個朝代一個朝代往前唱。但又不是由一個人唱完,而是參加喪禮的人都可以參與其中。
我唱完一個朝代,你接著唱下一個朝代,你唱完他再接著唱。就這樣輪流著,一直唱到宇宙生成。
所以,不同的歌師手中的《黑暗傳》往往不同,現如今,這些歌師大都年事已高,一旦去世,他手中的《黑暗傳》就可能永遠塵封於世。
因此,收集整理《黑暗傳》就顯得迫在眉睫。
於是,胡崇峻主動申請調到神農架群藝館,一頭扎進了《黑暗傳》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02那麼,《黑暗傳》到底有什麼魔力,讓胡崇峻沉醉其中?
《黑暗傳》的主要內容從宇宙生成、天地開闢、洪水泡天、人類再造一直唱到人皇創世,歷史脈絡很清晰,且融遠古神話、民間傳說和歷史事件於一體,有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
我們都知道,是盤古闢開了天地,女媧造了亞當夏娃,人類才得以繁衍生息。
那麼,再往前呢?盤古和女媧又從何而來?
《黑暗傳》就給出了答案:先天出是上天皇,開天闢地手段強,相傳一十二萬載,洪水泡天八千年。後天盤古把天開,日月三光又轉來,乾坤一十二萬載,依然黑暗水連天。
據說,盤古開天之前的名字叫混沌,當時的世界也如他的名字一樣,洪水滔滔,朦朧混沌。後來,混沌得了劈天斧,才改名盤古,將天地分開。
「盤古來在山頂上,一斧劈開混元石,青氣飄往九霄雲,重濁落往下方存。忽然一聲雷震響,分開天地人三才,將身來到崑崙地, 天地日月照精神。」
盤古開天闢地後,天地、日月、晝夜各歸其位,陰陽已分明,於是陰陽相合,化生萬物。
從宇宙生成,一直到後來歷朝歷代的朝代更迭,《黑暗傳》都有詳細的呈現,活脫脫一部人類發展史。
不論是對後世的歷史研究,還是對神農架及周邊地區的民俗文化研究,都具有重大意義。
03在荊楚大地,唱孝歌的傳統由來已久,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頭百姓,家裡死了人,都會唱孝歌。
孝歌的內容不一而足,有的為死者歌功頌德,有的為後代子孫祈福,有的祈禱亡人早登極樂……
不管是哪一種,內容都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尤其是唱到朝代更迭時,更是以歷朝歷代忠義孝道的人物為主角,傳唱他們的感人事跡,傳遞正能量。
因此, 唱孝歌的主要目的雖然是祭奠亡靈, 但同時又能感化教育後人,真正體現了「慎終追遠」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將中國的傳統孝道代代相傳。
《黑暗傳》的傳承形式主要是手抄文本,口口相傳。既然是口口相傳,就會帶有主觀性,唱師在演唱過程中,就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表演需要,進行一些改編。
因此,演唱時也會加進一些表演形式和樂器,比如鑼鼓、嗩吶等。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喪鼓」。
鬼神、巫術一直都在中國民間佔有一席之地,而「喪鼓」就來源於此,與請神求雨、跳大神巫鬼活動一樣,在荊楚大地上根深蒂固。
04關於「喪鼓」的起源,在當地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莊子是個半神仙,有一天,他出門路過一個墳地,看見一個女的拿著扇子在扇墳上的土,他覺得很好奇,就問道:「娘子,你為什麼要扇這墳上的土呢?」
「公子有所不知,墳裡埋的是我丈夫,我們兩個人感情很好,丈夫死前說,要等他墳上的土幹了,我再嫁人,可我現在等不得了。」
說罷,娘子接著又扇了起來,莊子接過扇子,很快就把墳上的土扇幹了,然後把扇子還給娘子,並告訴她,可以嫁人了。
莊子回到家,把路上看到的事告訴了自己的媳婦,媳婦說:「那我跟她不一樣,你要是死了,我一輩子不嫁人。」
為了驗證媳婦的話,莊子這個半神仙就在家裡裝死,媳婦忙著為他安排後事。
莊子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英俊瀟灑的公子假裝來訪莊子。對莊子媳婦子說,他與莊子是八拜的生死之交,現在莊子提前走了,他要為其守一百天靈。
媳婦還真以為是丈夫的朋友,就同意了。於是,公子就在莊子家住下來。
然而,這一住就出了問題。
莊子媳婦天天跟公子朝夕相處,日久生情,兩個人就混到一起去了。
有一天,公子在家裡裝腦殼疼,在床上亂踢騰,疼得死去活來。
媳婦要去弄藥,公子說:「我這病,沒什麼藥可治,除非那剛死的人的腦水,挖一坨出來一喝,就可以治好了。」
媳婦心想,那還不簡單,丈夫的靈柩還停在堂屋裡呢,馬上就能挖一坨來。
於是,她就去揭莊子的棺材蓋。沒想到,蓋子剛揭開,莊子就從裡面一躍而起,公子也不見了。
媳婦嚇了一大跳,想起自己當初說的話,羞愧難當,上吊自殺了,莊子就拿著盆子邊敲邊唱,陪伴亡妻。
從此,當地每逢死了人,就有了唱喪歌、打喪鼓的習慣。
05從古至今,生與死是任何人都不能迴避的問題。
在喪禮這個特殊的儀式中,透過《黑暗傳》對「人從何來,回歸何處」,這一富有哲理性問題的回答, 我們或許可以將普通老百姓平平常常的生死哲學,感悟一二。
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黃老學派的生死觀,在荊楚民間的影響很大,孝歌是《黑暗傳》民間傳承的載體,也最能反映楚人的生死觀念。
2010年5月18日,《黑暗傳》被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項目第三十項,同時被譽為漢民族創世史詩,而它的發現者胡崇峻也被稱為「中國的荷馬」。
《黑暗傳》不但能讓我們透見中華民族以「忠孝愛國」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且能揭示這一民族精神之根基。
因此,通過研究《黑暗傳》來反觀中華民族精神傳承的有效性問題,對我們今天文化尋根、構建中華民族文化的現代形態,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
通過研究這一民間文化傳承方式,聯繫現實,思考如何利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結合各地的民俗風情,把當代主流意識形態,合情合理地滲透到民間,從而達到最好的傳承效果。
這既為消除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的無形壁壘,提供理論支持,也對我們今天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形成共同的民族價值觀,尋找最合適也最有效的傳承途徑,具有極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資料:
《青年文學家》——《關於漢民族創世史詩《黑暗傳》神話特色與文化價值與研究》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黑暗傳》:漢民族神話史詩》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黑暗傳》中的盤古神話及其傳承特點》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度百科
作者:楚楚
編輯:剩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