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被炸俄羅斯是什麼反應(北溪爆炸破案了)
2023-05-14 15:38:20 2
北溪爆炸案的兇手找到了?為什麼能這麼快破案?要說這幾天的全球熱點,當屬俄羅斯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從表面來看,這件事將會直接影響到俄烏局勢,也是對歐洲能源安全的挑戰。往遠了說,將會對全球氣候造成惡劣影響。
在眼下特殊時期,北溪爆炸案疑點重重,特別是普京明確表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破壞了北溪管道。一時間,全球的目光都看向了英國。
普京講到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日不落帝國」,其母國就是英國。人類的兩次世界大戰中,盎格魯-撒克遜人「功不可沒」。那麼問題來了,普京是說兇手是英國人嗎?當然不是,應該是五眼聯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同盟國,除了共享情報之外,也喜歡在背地裡做些「雞鳴狗盜」的事情,想來大家應該不陌生。
自丹麥首相對外宣布管道爆炸並非「事故」後,其實這件事到底是誰幹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簡單一想,觸碰到了誰的利益,那麼誰的嫌疑自然更大。就連菜市場的大媽,也知道兇手是「賣電熱毯」的,除了俄羅斯以外,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就是美國。
老美之所以支持烏克蘭,除歷史原因外,最直接因素就是俄羅斯向歐洲供氣,導致美國本土頁巖氣無處可賣。那既然懷疑到了美國人,這件事基本上不用再查下去了。就比如新冠溯源,早期美國人帶著小弟,不停往我們頭上扣鍋,時至今日,誰是兇手其實早已成了共識。
在北溪爆炸實錘「人為破壞」當下,糾結誰是兇手也早已沒必要,其產生的影響持續發酵,才是接下來該關注的事情。
此前俄羅斯一直通過北西一號管道向歐盟輸氣,但在俄烏衝突當下,歐盟甘當「馬前卒」,不斷為烏克蘭提供支持。為了敲打「小老弟」,俄羅斯正以停止北11號線為碼商談,至於正在建設中的二號線,如今看來已經算是胎死腹中。
既然本溪二號已經停工,那麼未來幾十年內可以預見的是,歐洲應該沒有哪個領導人會冒著如此大的風險來重啟項目。至於和俄羅斯合作投入大量資金的德國,想來也只能吃個啞巴虧。
早前有很多人講過,如果歐盟繼續一意孤行,那麼這個冬天將會無天然氣可用。可實際上,歐盟早就儲備好了能度過這個冬天的天然氣,不管俄羅斯如何做,歐盟其實早已做好「壯士斷腕」的準備。
回到北溪二號線,爆炸當天剛好是俄羅斯對外宣布烏克蘭四州公投入俄當天,選擇在此時爆炸,很可能是有人在展示「下馬威」。
事情發生後,歐洲多位領導人主動站出來公開指責,對這種破壞民用能源設施的行為提出強烈譴責。為何歐盟這次如此著急?想來是為了避免可能會出現的能源恐慌。那眼下少了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歐洲這個冬天能順利度過嗎?
站在歐盟的角度,雖然打壓俄羅斯放在首位,天然氣價格可以在戰後再談。但以當下情況來看,能源這東西還是越多越好,如果歐洲方面主動切斷俄羅斯能源供應,那麼接下來的天然氣只能從美國、非洲和中東進口,價格比之俄羅斯天然氣翻了幾倍不止。
更何況北溪二號線德國也是「大股東」,相信在整個歐洲大陸,沒有人會因為破壞一條天然氣管道,且是對自己有益的民用能源設施,而去開罪德國。
至於有人說兇手是烏克蘭,畢竟俄羅斯這半年來對烏克蘭造成了很大傷害。這麼說也貌似合理,畢竟天然氣出口是俄羅斯經濟主要來源,切斷此項收入能有效遏制俄羅斯在軍費領域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大快人心。
但這些朋友可能忽略了一點,從俄烏開戰至今,俄羅斯途經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從未停止過。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真槍實彈地幹你,但是我還要給你支付過境費。講到這裡,可能有人不解,這不是貓哭耗子假慈悲?
不管是烏克蘭政府還是民間,都有一個共識,不管和俄羅斯鬧得多僵,但是一定不能對輸氣管道動手,不然不僅得罪了俄羅斯,反而讓原本支持自己的歐洲遠離。如果說烏克蘭真是兇手,那只能說是在自找死路。
再說早在俄烏開戰初期,烏克蘭的海軍就基本上消失殆盡,想要跑到遙遠的波羅的海摧毀軍事管道,最起碼也需要反艦飛彈和無人機?就以當下烏克蘭來看,這顯然不是一件易事。
關於北溪管道爆炸後續如何發展,基本上可以預料到的是,俄羅斯指責老美是兇手,而美國將會說俄羅斯栽贓陷害。前面也說到了兇手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戰爭終於不再局限於俄烏兩國,開始波及到更大的範圍。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社交媒體特地發言,勸美國「領導人」要保持冷靜,不要把這件事看得太重要。臨了還不忘自賣自誇,要是自己還是總統,就不會出現這麼糟糕的事情。
川普這話可謂是一語雙關,表面上站隊當下的美國政府,實則透露這事就是美國人幹的,另一邊還要表達一下自己和普京的關係有多鐵?商人出身的川普,按照他的意思最好是不要再繼續挑事,不然惹怒了俄羅斯,或許這個世界將會出現比「古巴飛彈危機」更嚴重的事情,那更大的危機是什麼?當然是發射核武。
在歐美步步緊逼下,俄羅斯手中的牌基本上已經打光了,就連北溪管道「兩大王牌」都被對方逼了出來。那王炸打出去之後,如果對方再次出牌,俄羅斯該怎麼接?
站在俄羅斯的角度,如果你非要我的命,那麼就只能魚死網破,只要是有足夠自信,不妨嘗一下6000多枚核彈頭是什麼滋味。不過好在俄羅斯還是相對理性的民族,一旦核武戰爭爆發,誰是勝者很難預料,但大概率是兩敗俱傷。
只要俄羅斯能夠再撐一段時間,在當下老美戰略重心已轉移印太時期,俄羅斯只需要裝模作樣對烏克蘭和其他幾小國稍加收拾,當下危機「自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