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當初為什麼要投江自盡(屈原為什麼要投江)
2023-05-05 07:54:06 1
端午節大家吃粽子,出門旅遊的同時,是不是同樣也在感謝屈原,為我們爭取了三天的假期。
屈原也叫羋原,是楚國的貴族後代,在楚懷王時期擔任左徒職位。根據《史記·屈原列傳》記載「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屈原的左徒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部長。
有一天秦昭襄王給楚懷王寫了一封信,請楚懷王來武關開個會,一起籤個友好協議啥的。楚懷王也在猶豫,不去得罪秦國,因為接連戰敗於秦國,楚國國力尚未恢復,再與秦國剛一下楚懷王有點吃不消了。可要是去了,楚懷王自身就會有危險,畢竟武關是在秦地,離楚國又遠,萬一有個什麼意外,支援都來不及。楚懷王見秦王書,患之。欲往,恐見欺;無往,恐秦怒。其中屈原是反對赴秦最強烈的那個。楚王再三權衡聽了他兒子子蘭的話,前往武關赴約。懷王子子蘭勸王行,曰:「柰何絕秦之驩心!
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一到武關就被秦軍扣下來了,第二天就被送到了鹹陽!秦王和楚王都是封了王的人,而秦王見到了楚王不互相施行王禮,把楚懷王當番臣來看待。楚懷王很生氣,後悔沒聽屈原和昭雎的話。楚懷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
生氣歸生氣,秦王要跟他談交易還是得談的!~秦昭襄王向楚懷王要巫、黔中兩郡,不給就不要回去了。楚懷王氣得破口大罵。
楚懷王久久未歸,楚國這邊擔心秦國和齊國趁楚國沒有大王的時候佔楚國便宜,就找一個在國內的楚國王室繼位,令尹昭雎覺得不合適,應該把齊國當人質的太子接回來。這就是楚頃襄王。
楚頃襄王上位就給秦昭襄王寫了封信,我楚國現在有王了,你威脅不到楚國了。乃告於秦曰:「賴社稷神靈,國有王矣。」
秦國看計謀失敗討地不得,一怒之下發兵攻打楚國,這一戰斬首楚國五萬人,取城池十五座。楚懷王也趁這個間隙逃出了秦國,楚懷王要逃回楚國去,可回楚的道路卻被秦軍堵住,於是折道去了趙國,可是趙國並不接待楚懷王,又逃到魏國去,半道被秦軍抓住,又回到了秦國,最後楚懷王就死在了秦國。
在這期間屈原幹了什麼呢?屈原曾因為與懷王政見不合,在朝堂上爭吵,而被貶至漢北地區,在被貶期間曾一度回到郢都勸楚懷王不要入秦。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可最後懷王卻聽了子蘭的話去了秦國。
後來楚頃襄王繼位,讓子蘭當了令尹,就是勸懷王入秦的子蘭。在當時的楚人都怨言子蘭害得懷王客死他鄉,屈原更恨他。但是沒辦法,這時候的屈原已經遠離朝堂,又特別想回去支持楚國的建設,這種想回又回不去的心情,又有誰能理解呢。
後來楚頃襄王向秦國求和,屈原反對,上書把楚頃襄王教訓了一頓,罵的時候還順帶把子蘭罵了一遍,子蘭氣不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告狀,楚王大怒又把屈原貶到江濱地區。這已經是屈原第二次被貶了。王之不明,豈足福哉!
被貶的屈原看到楚國日漸衰弱,被秦國欺負的抬不起頭,心裡很是傷心,被貶無所事事只有寫辭來抒發心中的感想,希望被楚王看到能夠重新重用自己。然他做的這一切都是徒勞,因為後來白起帶兵攻破楚國郢都,屈原跟著郢都一起沉入水底。
在屈原準備與國同在的時候,有人看到屈原問他為什麼來這,他說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屈原早就看穿了楚國的未來,可他一直沒有放棄,一直想著楚王有一天會重用他,他還可以為楚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楚國腐敗,靳尚、子蘭只因為收取了張儀的賄賂,便把張儀這個騙子給放了,因為子蘭怕秦國又勸楚懷王入秦,子蘭是頃襄王的弟弟,就讓子蘭當令尹,朝中大小事都落在這個膽小、無能的令尹手中,楚國焉能不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