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藍悼念藝術照(緬懷永遠的江姐)
2023-04-29 21:30:56 2
1905電影網訊 6月27日,我們收到了一則悲傷的消息——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於藍的小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動情地寫道,「你的心獨立,赤裸,清明且處於當下」。
演藝圈的後輩們則紛紛發文悼念,緬懷與於藍的合作淵源,述說對前輩的敬仰之情。
於藍的演藝人生,值得被永遠緬懷。
從《林家鋪子》中的張寡婦,《龍鬚溝》中的程娘子,《革命家庭》中的周蓮,到《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於藍的一生,為中國電影藝術史留下了太多璀璨動人的光影記憶。
她憑藉一個個生動美麗的銀幕角色,成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之一,更收穫了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第10屆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等輝煌成就。而其中,傾注了她最多心血,支撐了她一生信仰,也為她贏得了無數鮮花、掌聲與愛戴的角色,就是「江姐」。生前她常說,「直到今天,我無論走到哪裡,都要被人認為是江姐」。
作為中國第一代江姐,於藍的銀幕形象便象徵著那銘刻在人們內心的革命故事與英雄情懷。
年華易逝,但光影永存。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說,「於藍就是江姐,江姐就是於藍」。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了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沙丹,與影迷們共同回顧於藍的經典銀幕形象,緬懷將一生獻給電影的於藍。
銀幕上的於藍
「那個時候的紅色經典電影伴隨著強烈的激情與能量,非常打動人心」,回憶起那些泛黃的光影時代,沙丹頗有些感慨地說。
而於藍的表演,可謂是其中「驚鴻一瞥」。
銀幕上的於藍,大致塑造了兩類人物形象。
第一類是被壓迫的女性形象,比如《林家鋪子》中的張寡婦,她通過自己的滿腔怒火去怒斥社會不公。而《龍鬚溝》裡的角色也是如此。
另一類則是革命女性。於藍在《白衣戰士》《翠崗紅旗》《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中所塑造的,都是這樣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最關鍵的兩個角色,則是後兩部影片中的周蓮與江姐。
「現在我們說到中國電影史中偉大的銀幕形象,這兩個角色一定是繞不開的,對很多電影人都有一種精神上的感召力量」,沙丹補充道。
談到《烈火中永生》的表演,於藍曾表示,自己在表演中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當江姐到城裡發現自己的愛人被害,他的照片被掛在城樓上時,本應非常難過,當時她卻忍住了。
沙丹分析道,「這是於藍的一種自謙,她當時的表演與大時代環境是有一定關係的」。在當時的社會語境中,革命者是堅強的,不能輕易流淚。因此,她的表演也相對沉穩一些。
在下一個段落中,江姐到了雙槍老太婆家裡,在老太婆的安慰之下痛哭失聲。於藍晚年寫文章的時候也曾提到這一段,認為自己的這種爆發還不夠。她認為這與前面的壓抑對比還不是那麼強烈,讓人覺得有點刻板。對此,沙丹深表感慨,「她的這種非常真誠的討論和表達,讓人覺得很佩服,她對表演一直懷有一顆赤子之心」。
正是在這樣嚴格的自我要求之下,這個既是革命者同時又有知識分子背景的非常難塑造的角色,被於藍塑造得栩栩如生,長久留存在人們心裡。
影史中的於藍
對於中國電影事業的整體發展壯大而言,於藍的貢獻絕不僅僅停步於銀幕之上。
許多觀眾並不知道的是,於藍是第一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廠長,任職期間,她曾給了當時許多年輕的電影人非常好的鍛鍊機會。而這些年輕人們,就是現在聲名顯赫的第五代導演。沒有於藍,中國電影史上可能就少了許多藝術成就。
「這裡面有部非常重要的電影,就是《紅象》」,沙丹介紹道。《紅象》是「兒影廠」成立不久拍攝的作品,基本可以算作是「第五代導演」畢業作品,也是他們共同打造出來的銀幕呈現。
《紅象》的電影班底,在今天看來非常豪華。「導演就有三個,除了她的兒子田壯壯之外,還有謝小晶和張建亞。本片攝影團隊中,還有如今的曾念平、張藝謀導演,以及現在的攝影大師侯詠、呂樂」,沙丹介紹道。
沙丹指出,《紅象》的陣容中唯獨少了一個人,那就是陳凱歌,但「聽說這部電影,對陳凱歌的推動和影響其實很大」。他發現自己的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主創作品,於是他隨後便拍攝了《黃土地》。
可以說,沒有前面這「一股春潮」,後面的中國導演第五代就難以橫空出世。因此,「《紅象》這部電影起到了非常大的產業意義」。
2009年,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把「終身成就獎」頒給了於藍。對她這一生的輝煌電影事業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褒獎。
於藍就像她所塑造的那些角色一樣,蘊含著非常強烈的革命激情。「她把自己的一輩子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電影事業,這是我們應該永遠向於藍老師學習的」,沙丹有些動情地說。
疫情之後,當下的中國電影的確遇到了一些困境,但我們心裡仍要有信念,因為,這正是於藍這樣的引路人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
文/東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