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英美同人文bg推薦(單本版權突破4000萬)
2023-04-30 13:39:26 1
作者|張家欣
編輯|李春暉
喜極而泣,奔走相告!
天天報導業內,硬糖君已經很難對哪家商業機構產生「精神股東」心理,但近日晉江文學城接連公布墨香銅臭的《天官賜福》單本版權賣出4000萬天價,「晉江年中盤點」衍生合作版權籤約金已經突破2億。硬糖君還是產生了一種「終於熬出來了」的與有榮焉。
這樣的價格,對於起點白金或者頂級言情其實不算新鮮,但在耽美圈卻堪稱橫空出世。然而,耽美的作品質量和粉絲力量,幾時又輸給玄幻和言情?
作為一種亞文化長期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從業者無法得到應有的商業價值肯定,愛好者沒有充分的優質內容供給,耽美市場長期處於一種錯位狀態。
當大風颳過與抄襲的唐七對峙,最令人痛心的就是耽美無法堂堂正正行走在日光之下,甚至無法維護自己應有的權益。受傷的大風颳過轉去寫「無cp」的《張公案》,順利賣出版權。還有些寫手、畫手索性轉向言情創作,卻無法發揮自己的最大優勢。
但當劇版《鎮魂》和動漫版《魔道祖師》相繼火爆暑期檔,期待已久的價值回歸輪盤,終於開始轉動。
誰才是「原耽之光」?此次晉江盤點分四大部分:2018IP改編年中盤點、多版權最有價值作者、版權改編潛力作者、影視改編最有價值作者。
其實也並非只有耽美IP,年中盤點公布的千萬級版權金籤約作品,也有BG言情,比如《你比北京美麗》和《無汙染、無公害》。但眾所周知,晉江已經成為「國內最大耽美文學網站」,霸王總榜前排幾乎全是耽美,能達到千萬級籤約的作品,也大多是《天官賜福》、《破雲》、《天寶伏妖錄》這樣的BL作品。
而耽美大神眾多,誰才是真正的「原耽之光」?粉絲心中各有所好,商業標準則相對清晰。
晉江年中盤點「多版權最有價值作者」,標準有二:一是已有版權改編轉化成功,二是2018年上半年,有單本成交金額千萬以上作品或成交了兩部(及以上)單部版權金過百萬作品。
由此判斷,非天夜翔、淮上、墨香銅臭、priest、巫哲和語笑闌珊,可共組成耽美天團出道。
這其中,淮上的《破雲》,據說在大綱期間便受多家合作方關注,「經多方競價」,於2018年1月初完成單本版權金破千萬的影視版權籤約。
更驚人的是,按照晉江的說法,淮上還在連載《破雲》期間,多家合作方就爭起了下本書的版權。4月開始競價,最後在「無大綱無文名無動筆日期」的三無情況下,以千萬版權金成交。既然是三無,那肯定沒標題,於是取了個暫定名《破雲2》。雖然跟《破雲》有無關係尚且不知,但這名一取,誰都知道是淮上的作品,這就夠了。此文後續各項版權也以百萬成交。
非天夜翔的《圖靈密碼》,全文字數0,開坑時間待定,文名也是為錄入文章ID臨時取的,卻已經籤好了影視約。
當硬糖君還在為墨香銅臭4000萬版權金震驚,原來同級別耽美作者都已加入千萬俱樂部。用晉江文學副總裁劉旭東的話說,就是「作者很富」。從維權無門到萬人爭搶,耽美作者的身價變遷,算是文娛領域風水輪流轉的最好註腳了。
儘管IP交易火熱,但隨著今日劇版《鎮魂》的下架,耽美題材或將再度迎來小寒流——但大家估計也都習慣這種監管節奏了,群眾需要,總能春風吹又生。
按理說,監管收緊,對耽美題材出手算是「頂風作案」;但民間的風頭更盛,仍為版權金漲價煽風點火。
就算不能拍真人劇,耽美在多年夾縫求生中,也已找到了不少生存之道。
首先是趁著國漫崛起的東風,非天夜翔的《二零一三(末日曙光)》、語笑闌珊《帝王攻略》、墨香銅臭《魔道祖師》動畫均已播出。
而就在6月,晉江×B站達成耽美IP動漫遊戲改編合作,版權金額達數千萬。墨香銅臭《天官賜福》、淮上《破雲》、priest《殘次品》、語笑闌珊《你在星光深處》、巫哲《解藥》、非天夜翔《天寶伏妖錄》、拉棉花糖的兔子《我開動物園那些年》、夢溪石《無雙》、西子緒《死亡萬花筒》已經敲定,目前第三批合作也正在談。
值得注意的是,廣播劇也已從早期的用愛發電,發展到現在的商業變現。包括《帝王攻略》、《撒野》第一二季、《末日曙光》、《魔道祖師》、《破雲》、《有匪》《殘次品》、《默讀》、《天寶伏妖錄》等廣播劇,都是以商業授權形式誕生。晉江文學城還和貓耳FM達成深度合作,光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三個百萬級框架合作,目前還有兩個正在洽談。
在文化出海方面,耽美的表現也是相當強勢。晉江耽美已出口到了韓國、英國等海外國家,截止至2018年6月,簡體出版、繁體海外出版共計籤約數百份合同,籤約金額數百萬。墨香銅臭《魔道祖師》、priest《鎮魂》、淮上《破雲》、巫哲《一個鋼鏰兒》等耽美IP,都屬於出版籤約版權金在六位數以上的作品。社會主義兄弟情大戰歐美同人ABO,想想還有些小激動呢。
在前途比較難測、但又最受市場關注的影視改編方面,《鎮魂》之後的期待之作,莫過於《陳情令(魔道祖師)》。跟它一樣處於開發階段的,還有《青龍圖騰》、《天涯客》、《王子病的春天》、《提燈照河山》等。
如何改編?全憑「天恩浩蕩」對於真人化,耽美愛好者一向是又愛又怕,但開發者確實也有自己的難處。
首先要看監管層的眼色行事。今年6月,晉江文學城就因涉及網絡文學作品導向不正確及內容低俗、傳播淫穢色情信息、侵權盜版三大問題,被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作出行政處罰。而到了面向廣泛受眾的影視領域,耽美IP受制於政策的地方就更多了。
但藝術創作本就是帶著鐐銬跳舞,編劇是否理解原著、理解用戶,有時也不是一句「監管壓力」能甩鍋的。
比如同樣是「給編劇寄刀片」,因為結局太虐而寄,就屬於編劇自己找事兒了。《鎮魂》主角雙雙殞命的結局,讓鎮魂女孩生生把#請鎮魂編劇改行#刷上了熱搜。此前看在主演份兒上勉強接受了的糟糕劇情,此刻就全被翻了出來。
《鎮魂》片尾編劇署名有三:葉方舟、齊曉雨和畫梁。其中被噴得最厲害的是葉方舟,他畢業於中戲戲劇文學系,既是B站電影解說,又曾用名八目箏吹,是身兼主持、翻唱、詞作、段子手數職的剪刀劇團CV。
葉方舟被罵之後倍感委屈,憤而回應:「保住一個鬼頭鬼腦的『巍』字,都是天恩浩蕩了。」
跟其他影視編劇相比,葉方舟還算是混過二次元圈,對耽美也有所接觸。而更多的編劇,在政策當頭的情況下,更加劍走偏鋒,難免招來一頓罵。比如《陳情令》給女性配角加戲,生生把BL掰成BG的事,就讓劇還未拍完,撕逼已然白熱化。又是說女演員帶資進組,又是抵制《陳情令》,鬧得沸沸揚揚。
當然,嘲也好、罵也好,對片方、平臺和作者來說,都是流量暴增的好事。但流量本身,也是一種讓人既愛又怕的東西,有時「出圈」也是一種痛。《鎮魂》據說是因為「封建迷信」而被下架,但群眾心裡都明白,分明是因為「鎮魂女孩」太努力啊!
對喜歡的東西只能默默喜歡,一旦大聲說愛就會給對方帶來厄運,這還真像是古早狗血文的設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