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二十四節氣驚蟄詩元稹(哲哥讀唐詩元稹詠廿四氣詩)
2023-04-29 22:03:27 1
90後語文老師,文字創作愛好者愛詩詞,愛紅樓,愛中國文化文學理論的愛好者,中國美學的追隨者F1骨灰級車迷,萊科寧鐵桿粉絲聽優秀學長講文史哲頭條號:聽優秀學長講文史哲知乎:吳聖哲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菰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節氣,這也是夏天最後的一個節氣,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
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導演張藝謀就用了中國特有的二十四節氣作為開幕式的倒計時,每一個節氣都用了一句古詩或俗語來表達,大暑節氣的詩詞,便是出自元稹的這首《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這一期「讀唐詩」,我們就來品一品這首詩。
·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日照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溼熱交蒸」也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是雷陣雨最多的時節,雨量充沛,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雨熱同期。大暑節氣後,秋天就將不遠了。
大暑前後溫度最高,雨熱同期,所以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在大暑節氣當天,中國還保留著送「大暑船」、「曬伏姜」、「喝伏茶」等習俗。這一天,歷朝歷代的文人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來紀念這一年中最熱的一天。
·賞析·
這首詩是元稹在大暑節氣的晚上所寫得作品。元稹的《詠廿四氣詩》就是他在二十四節氣時所寫得詩歌。
整首詩四聯八句,描寫了大暑的夜晚,詩人沒有入眠,看到的周圍景物。
首聯交代了時間。大暑節氣一般是在農曆的六月,過了大暑,秋天也就要來了,這也意味著,夏天將要過去。「林鐘」即指「農曆六月」,「九夏」指夏日九十天。這一天很熱,詩人元稹還沒有睡覺,來到院子裡納涼,他看到了夏夜特有的景色:一輪明月掛在天上,在子夜時分非常明亮。同樣明亮的,還有螢火蟲發出的亮光。這是夏天特有的景象,晚上因為炎熱睡不著的元稹,看到了這一景象,那麼優美,又那麼安謐。
詩的頸聯和尾聯是詩人在白天如何度過的。「菰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是白天元稹準備好了瓜果邀請有學問的朋友來家裡做客。「菰果」是一種夏季特有的瓜果,也叫「菰米」,具有清涼的作用。菰蒲長滿了池塘,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這是讀書人家常見的院景,充滿了文人的氣息。最後一聯寫了當友人還沒有來,詩人躺在床上休息,可是天太熱睡不著,便拿出書來打發時間。這些書猶如一陣陣涼風一樣,讓詩人很快涼快下來。
這是大暑天元稹的一天。閒適、愜意、寫意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