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河橋的文案(安河橋的的故事)
2023-04-23 08:48:35 2
#你對現在的自己滿意嗎#
對於當下社會的有志青年?最重要的不過是三件事
①賺錢
②買車
③買房
是啊,從小時候的盼望長大,到現在想念著以前的時光,短短十幾二十年,也是瞬息,我們不在年少
時光匆匆,人易是
今天分享的是一首民謠--(安河橋)宋冬野
讓我在看你眼 從南到北
像是被五環路蒙住的雙眼
請你在講一遍關於那天
……
當初學吉他呢,也是想寫一首歌,一首我自己的故事,但是有點難……哈哈
故事開始是1987年冬天,宋冬野出生在北京安和橋一個老舊的小院子裡,那裡常年漏風漏雨,冬涼夏暖。三歲的時候我全家從安和橋搬了出去,成了第一家從那個地方搬到三環路以內居住的人。
由於父母很忙,我的奶奶從小帶我長大,教育方式純屬嬌生慣養。那時我也不懂得許多,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根本體諒不到奶奶的辛苦和不易。
我的奶奶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張先諾,甚至是充滿了文藝氣息。
幾年以後,不堪承受城市繁華的奶奶還是回到了安和橋居住,而正在上學的我則是把周末的所有時間都安插在了安和橋。
在那段時間裡,我學會了彈吉他,和鄰居小兄弟在河邊一彈就是一夜,高唱著現在根本不好意思唱的那些歌曲,早上回去睡一覺,醒來就打遊戲機,用礦泉水瓶子踢足球,餓了吃奶奶做的飯,再彈琴,唱歌。
其實安和橋下的水並不清澈,甚至有些發臭,但我們還是喜歡在河邊坐著,襯託我們超凡脫俗的氣質,現在想起來很是得瑟,卻怎麼也忘不了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
從我開始做音樂,我就一直想寫一首關於安和橋的歌,可總是覺得不管用什麼語言什麼旋律,都說不清我對安和橋的感情,更表達不出我對奶奶的感情。所以算起來這首歌大概一直拖了五六年。
2011年的一天,我和朋友去一個偏僻的地方玩,正好路過安和橋。車沒有減速,從南向北開,我就順著風景和新修的地鐵站看著安和橋,熱淚盈眶。儘管物是人非,但是那座橋還是站在那兒一動不動,就像我的奶奶和我的青春期一樣。西北五環路從安和橋的上面飛馳而過,其實也並沒有帶走什麼,橋下的水還在流,而且比以前清澈了很多。
我坐在車上,找出一桿鉛筆,在一個破本子上寫下:讓我再看你一遍,從南到北,像是被五環路蒙住了雙眼。
有一句歌詞這樣唱:「剛完成了童年理想,童年又成了理想。」理想這個事兒,好像大多數人都沒有實現過,在問他們為什麼的時候,他們總會說出各種各樣的客觀理由,或者他們會說是一些東西阻礙了他們的前行。而安和橋時光所做的,只是讓我相信了一點:一切客觀因素都不足以成為絆腳石,只要自己敢往河裡跳,就不怕學不會遊泳。
儘管在安和橋的日子,我只是玩耍,但現在想來,那些愉快的笑聲又何嘗不是一種能量,在最艱苦的時候回想起來那些,便可以再次抬頭邁步。我深知,無憂無慮的時光已經過去,可美好的回憶始終年輕。當我意識到這些的時候,我是充滿希望的,我願意去解決所有的難題,並且在回頭看的時候,不會後怕,更不會在意經歷過的苦楚。「我知道,吹過的牛逼也會隨青春一笑了之。」沒錯,等到蒼暮之年的時候,這一生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拿出來一笑了之,但這一聲笑,並不是無奈的悲涼的笑,它應該是一種滿足的,幸福的,最美好的笑容。
這大概就是「正能量」個字的含義,就像蠟燭一樣,在所有燈火都熄滅的時候,你總能看到它還在那兒堅定的燒著,能把最亮的燈光照不到的地方都照的一清二楚。
今年的三月,我送了奶奶人生的最後一程,辭掉工作專心做音樂。後來我曾又一次去安和橋,想仔細的看看她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在我找到那棵棗樹的時候,我深刻的知道,我的家永遠都在這裡,就是這樣一個已經消失的小村莊,最好聽的歌聲和笑聲,還有奶奶牽著小狗蹣跚的身影。我需要更加堅強,需要生活更多的磨礪,去尋找一個未來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安和橋,只是一座橋。她給了我人生中最珍貴的禮物,我從她身上走過,面對眼前的城市,就變得力大無窮
以上就是宋冬野的故事
曾經我也一度迷茫,這番人生,有何意義。
剛完成童年的理想,童年又成為理想
願我們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