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生活學而第一論語中的成語(韓愈進學解中的成語)2023-04-23 04:33:53 1韓愈不但是唐代的大詩人和散文家,同時還是一位語言大師。他一方面響亮地提出了「唯陳言之務去」,「自古於今詞必己出」和「文從字順各識職」等口號,一方面又以「善造語」而著稱於世,提煉和創造了大量的文學語言,尤其是為我們留下了數以百計的成語。就連只有千字的短文《進學解》,光成語就有二十餘個。讓我們先來分類談一談《進學解》中的成語。第一類是被後人直接用作成語的,如:「業經於勤」、「形成於思」、「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貪多務得」、「細大不捐」、「含英咀華」、「佶屈聱牙」、「同工異曲」、「動輒得咎」、「牛溲馬勃」、「敗鼓之皮」、「投閒置散」。第二類是經過後人濃縮和提煉,演化而成的成語,如:「提要鉤玄」: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焚膏繼晷」: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力挽狂瀾」: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閎中肆外」: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號寒啼飢」: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兼收並蓄」: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第三類則是韓愈化用古代典故而形成的成語,如:「跋前躓後」:語本於《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疐,音zhi,跌倒。詩的原意是說,狼向前走,便踩著頸下肉;往後走,則被尾巴絆倒。韓愈將《詩經》中這兩句話,濃縮成一個四字成語,用來比喻進退兩難。「各得其宜」:語源於《易經·繫辭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原指每個人都得到滿足。韓愈巧妙地將「所」字變成「宜」字,指每一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第四類是還有一些四字結構的詞語,今天人們仍然在使用,作用已經接近成語,如:「左右具宜」、「較短量長」、「絕類離倫」、「安坐而食」、「動而得謗」、「人之瑕疵」,諸如此類四字短語,在《進學解》中,比比皆是,不可遍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