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送鵝毛這個故事是怎麼講來的(千裡送鵝毛誰幹的事情)
2023-04-23 10:37:33 1
「千裡送鵝毛」,誰幹的事情!就是與後半句「禮輕情意重」緊密聯繫在一起,感覺依然有「拍馬屁都不帶勁」的搞笑想法。這則故事是上了小學課本的,沒有人不熟知。如今從社會上轉了一圈,反而對這童話般的故事有了親切感。古人有很多事情,現代人是無法想像和理解的,但古人的行為舉止中往往蘊藏著為人處世的智慧。「千裡送鵝毛」,是誰將這件事拔高到卡通可愛的地步!
「千裡送鵝毛」典故出自《路史》。《路史》一書,多採用道家等遺書說法,如果再上溯高推舊史就是「三皇五帝」以上的老故事了。全書文章華麗而亦富於考證,言之有理。《路史》的書名,檔次很高,意思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大史」之意。從全書的著作宗旨來看,是對孔子冊訂《尚書》斷自唐堯的不足之處,對被忽略的上古史作一補充。不過這一說法,一直處於學術爭論之中。《路史》之名取自《爾雅》「訓路為大」。所謂路史,即大史也。
《路史》詳述了有關上古時期的歷史、地理、風俗、氏族等方面的史事和傳說,資料豐富,但也存在取材蕪雜,很多材料來自緯書和道藏,神話色彩強烈,所以向來不為歷史學家所釆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荒古之事,本為茫味。泌多採緯書,已不足據」,又「皆道家依託之言」,「殊不免龐雜之譏」。不過此書在我國姓氏源流方面的見解較為精闢,故常被後世研究姓氏學的學者所引用。《路史》作者是羅泌,字長源,號歸愚,南宋孝宗時廬陵人。打住,言歸正傳,說「千裡送鵝毛」的故事。
傳說唐朝時,南方有一個侯王。當地的一個農民在湖邊抓到了一隻珍貴稀有的飛禽,這種大鳥長相如鵝,潔白無瑕,能飛,會遊泳,於是他們就給這隻大鳥取名天鵝。侯王決定把天鵝獻給當朝天子唐太宗,就派了自己的心腹,名叫緬伯高的人去辦這件事。
路上,緬伯高處處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這只比自己生命還要珍貴的天鵝。但不知怎麼的,天鵝的情緒不佳,不愛進食,精神狀況一日不如一日。緬伯高認為,這大概是天氣過於炎熱的緣故。於是,緬伯高決定讓天鵝洗洗澡,也許有助於它恢復健康。當他抓著天鵝,小心翼翼地走進水中,天鵝才剛剛碰到水,就猛地掙扎,振翅飛走了,只剩下幾根鵝毛漂在水面上。
緬伯高仰望高飛遠去的天鵝,坐在湖水邊茫然,心想這該如何是好。他想了整整一天,覺得也不能就這樣回去,於是他帶著幾根鵝毛去面見皇帝,同時寫了一首詩來表達內疚之情:
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
沔陽河失寶,回紇情難拋。
上奉唐天子,請罪緬伯高。
物輕人意重,千裡送鵝毛。
唐太宗看了這首詩,並沒有發怒,而是把這幾根鵝毛給珍藏了起來。
故事就這麼簡明扼要,緬伯高的形象躍然紙上,卡通可愛。南宋羅泌是花了心血的,用通俗易懂的卡通人物手法將為人處世的道理,在緬伯高身上高顏值的表現出來,效果不錯。當然,故事的真實性,令人生疑。成立的理由是緬伯高趕上了好時光,遇上好人唐太宗。如果是宋徽宗,丟了「花石綱」,「不上梁山」是沒有好日子過的。再當然,羅泌把點睛之筆用在了唐太宗身上,此事就有點難以令人信服,怎麼好事都落在了大人物身上。不能再當然了,羅泌先生生在南宋,能拔高到這麼一步,實在是不易了。「千裡送鵝毛」的故事是可人的,情深意重,人生幾何,能遇幾次,珍惜。(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