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經典的山水詩(清代女詩人驚豔之作)
2023-04-17 23:48:26
不少人認為寫詩作詞是一件靠靈感的事情,是詩人的靈魂在某個瞬間和所處環境形成共鳴,才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名詞佳句。但在筆者看來靈感畢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更多的佳作是靠詩人反覆推敲和思量得來。詩奴賈島的那句「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就是極好的證明。
在眾多詩體中最需要推敲的是一些具有特定格式約束的「趣詩」,比如「回文體」。所謂「回文體」,其實就是這首詞可以語序迴環往復。這種迴文詩,寫起來需要極強的文字功底,所以數量並不多。而我們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被譽為「迴文詩中之珍品」,一首40字的詩可以拆解成4首,作者是清代女詩人吳絳雪。
《春夏秋冬》-(清·吳絳雪)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
這首詩本身就是一首詩,寫的也正是春夏秋冬四個節氣不同之景象,初讀時或許並不覺得有多驚豔。但是除了它本身是一首詩以外,它的每一句都可以拆解成一首單獨節氣的詩。
《春》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夏》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秋》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冬》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
是不是看完拆解以後,一下子覺得這首詩很驚豔?詩人能夠在這種格式約束下的情況下「推敲」出這樣的詩,每一句拆解以後化為一首詩,而且都很符合當時的節氣特色,這就很不容易了。
寫春時,詩人抓住了春天最有特點的鶯、柳、晴、月等四個主要景色,將春天的草長鶯飛寫得淋漓盡致。寫夏時,詩人選的蓮、水、風、日四景,蓮是香的,水是碧的,風是涼的,白日是長的。寫秋時,則寫秋江、秋雁、秋水和沙洲,為我們帶來一幅大雁夜宿沙洲的秋景。而到了冬天,則是暖暖的,紅爐灸炭是冬日裡最美好的事物。
或許在有些朋友看來,這樣的詩詞太過刻意,反倒是去了渾然天成的意味,落的下乘。但是遣詞造句本就是文雅之事,再加上這位女詩人創作出來的詩,每一首都讓人讀之便仿佛徜徉在那個季節的美景當中,豈不正是「詩中有畫」?不僅風雅而且有趣。
詩詞並不見得就要抒發詩人本身的某種情感,抒情詩詞讓人讀之能夠引起共鳴,但是這些別有「趣味」的詩詞同樣吸引人。如果說渾然天成的詩詞是靈感的突發,還靠著三分運氣的話,那像「回文體」這樣的詩詞則是詩人智慧的結晶,靠的就是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對此,大家怎麼看?別於正體詩詞的「趣詩」,你喜歡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