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七項世界之最的工程有哪些(他參與多個重要工程)
2023-04-17 23:40:33 1
世紀滄桑、櫛風沐雨。作為新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本科學制的建築類高等學府,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自強不息,肩負大任,為國家輸送了眾多優秀人才。「陝西省土木建築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陝建七建集團原總工程師黃敏求就是其中之一。數十年堅守崗位,他用科技照亮建築行業,在全國首創新技術。如今82歲高齡的他,仍和工友們奮戰在建設一線。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大師風採,走進黃敏求的建築人生。
「陝西省土木建築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陝建七建集團原總工程師, 西安建大工民建專業1960級校友 黃敏求
攻關難題,建出「西北首個」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杭州小夥黃敏求遠赴陝西求學,在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民建專業深造學習。學校的學習生活不僅讓黃敏求掌握了一定的建築知識,也讓他愛上了大西北這片廣袤的土地。畢業後,黃敏求就一頭扎進建築行業,一幹就是57年。
黃敏求大學剛畢業時
1967年9月,黃敏求奉命到寶雞市扶風縣,為軍工企業陝西勝利機械廠建設「靠山、隱蔽、進洞」廠房。這個項目需要在黃土高原上掏挖十幾個寬12米、高11米、內徑深11米的大隧洞,每個洞都比3層樓高,但因為黃土鬆軟無筋,大跨度人工掏挖隨時都會坍塌。在當時看來,這就是一項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
為了解決工程難題,黃敏求扎進當地農村的窯洞,到處查閱資料、求證數據,屋子的燈一亮就是一整夜,就連吃飯走路都在冥思苦想如何攻克難題。一天夜裡,黃敏求面對辦公的窯洞忽然靈光一閃,他覺得可以沿著大隧洞內壁的邊沿,先分挖很多個小窯洞,將小窯洞一側的混凝土箍圈連接起來,再疊加連接成一串大箍圈,然後再拆除混凝土內壁的支撐和模板,把中間剩餘的大量黃土人工挖出。這樣「連珠成壁」,就能避免黃土層易塌落的問題了。
黃敏求的想法很快被應用於實踐。就這樣,西北地區第一個大跨度黃土隧洞奇蹟般地誕生了,黃敏求的這項施工技術被作為典型案例刊發在當時的《三線建設》雜誌上,被廣泛傳播學習。
再挑重任,成果列入共和國史冊9年後,黃敏求所在的陝西省第七建築工程公司,接到了建設北京國際機場的保密任務,有了一定經驗積累的黃敏求再次勇挑重擔,擔綱機場項目主體結構施工組織總設計。
黃敏求和他的女兒
當黃敏求和第一批專家飛到北京,看到設計圖紙後,心裡暗自吃了一驚。候機樓長140米,寬80米,基坑深挖7.2米,抗震要求達到8級……
黃敏求陷入困惑,他晚上研究圖紙,白天泡在現場,推敲方案,查資料、做驗算,厚厚的稿紙從桌子堆到了地上。忽然,他想起在陝西勝利機械廠修建大跨度隧洞「化大為小,化整為零」的思路,於是提出將候機樓地基分成許多小格子,先單獨施工,最後再拼接澆築成大型箱型基礎。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人類歷史罕見的唐山大地震爆發,北京城震感強烈。當時北京國際機場的候機樓主體基礎施工正進入衝刺階段,國家民航總局提出項目暫時停工,要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測。經過專家檢測,候機樓主體基礎沒有出現任何裂縫。箱型基礎施工的底面大、地基穩定性高,在大地震中沒有出現任何裂縫。
3年後,北京國際機場如期交付。1988年,項目獲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作為北京市十大建築之一,列入了共和國的史冊。
首創技術,參與黃帝陵修正進入二十一世紀,在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發祥地黃陵,一座新的軒轅廟祭祀大殿燦然問世,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可是,這座史詩般的建築卻發生不均勻下沉,整個地面如同波浪一般。
2009年8月28日,在陝西省政府的會議室裡,十多名省內知名的建築院士專家齊聚一堂進行研討。會上,黃敏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鮮明地指出了設計中的問題。經過一番激烈探討,最終會議接受了黃敏求的提議,決定重新修正圖紙,對整個黃帝陵軒轅大廟進行地基基礎加固。
經過技術難題攻關會議,黃敏求找到了一項最佳施工方案。他決定從軒轅廟的旁邊向下挖一個豎井到達大廟獨立柱下4米處,再水平向獨立柱中心挖一條通道,對準原柱底中心再採用人工挖孔到28米深的持力層,送入鋼筋籠,用泵送混凝土澆築樁基。
但由於混凝土收縮性,新澆築的混凝土與原石柱基礎底部出現數公分的空隙,70歲的黃敏求親自鑽到洞內觀察落實,四處拜訪專家分析研判,最終採用高強度幹硬性細石混凝土人工填補了縫隙,使海內外矚目的黃帝陵大殿保持了應有的輝煌,這種託換柱的加固設計施工方法也成為了全國首創的工法技術。
57年來,黃敏求為我國建築事業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他擔任主體施工組織總設計的「新、特、尖」重點項目60多個,其中獲得「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長安杯」等榮譽的項目達10多個。
忠誠和奉獻是鐫刻在黃敏求身上一生的烙印。如今,黃敏求還在為畢生熱愛的建築事業奔忙著。他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將激勵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建築行業,為「中國建造」添磚加瓦!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素材來源: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官網,陝建七建集團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