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晚年修訂的六經分別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孔子版的)
2023-04-18 01:22:14
現代社會大家都清楚的認識到,學習是獲取知識、技能或認知的最有效的手段。不學習會怎麼呢?孔子就曾經在與子路的交談過程中總結過不學習可能帶來的六個方面的問題。這段對話被記載於《論語.陽貨篇》第八章,其原文是: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六言六蔽」,六種美德及其相對應的六種弊病,可以理解為孔子版的「六榮六恥」,這些弊病則是由於只好不學,從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明其義,不究其實,反而成為弊端。
「仁、知、信、直、勇、剛」六種美德介紹的比較多了,六種弊端則需要重點解釋:
「愚」,《雍也篇》宰我問井有仁焉的問題,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意思就是雖然仁者由於其善良和正直,救助別人往往會忘記自身,但並不代表仁者就容易被愚弄。愚人是可以與蠢人劃等號了。學習能讓人明事理,不學習即使一心向仁,但是不僅不會對仁有所心得,甚至還會被人愚弄。
「蕩」,朱熹的注釋為「謂窮高極廣而無所止」,好高騖遠而不懂腳踏實地。聰明人不好學,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總認為很多事理很簡單,不屑去用心學習,結果很可能就是一事無成。
「賊」可不是偷東西的意思,錢穆先生注釋並舉例進行了說明「賊,傷害義。如尾生與女子期而死於梁下是也」,容易被傷害的意思,就如同尾生高與女子相約,堅守約定,結果淹死在橋下。誠實守信是好的,但不能死搬教條,不懂誠信的真意,往往受傷的總是自己。
「絞」,可以解釋為說話尖刻並沒有把意思完全表達出來。直率是一種美德,但不合時宜、不懂得守禮、不顧親情的直,則偏離了直的本意,成為「絞」了。錢穆先生以《子路篇》「父攘羊而子證之」為例來解釋,正是不顧念親情的所謂「直」。
「亂」與「亂」都比較好理解,「亂」即是犯上違法、做亂的意思。「狂」則是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意思。
這段對話整體解讀一下,孔子說:「由呀,你聽說過六種美德及其相應的六種弊病嗎?」子路回答說:「沒有。」孔子說:「坐下,我告訴你。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習,弊病是易受人愚弄;愛好智慧而不愛好學習,弊病是易好高騖遠,不懂腳踏實地;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習,弊病是易讓自己受到傷害;愛好直率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仁、知、信、直、勇、剛」六種美德並不是人人都能生而知之,故需要後天的學習,了解其本質,發自內心的產生認同,嚴以律已,身體力行。才能讓這六種美德成為根植於本源的修養。「愚、蕩、賊、絞、亂、狂」六種弊病則是在學習、踐行過程中需要時時刻刻自省自查,避免出現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