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有了新型晶片會更厲害嗎(要不是這兩類人)
2023-04-17 04:47:51 1
就在9月6日發布的華為MATE50系列中,我們很遺憾沒有看到華為的麒麟晶片。
原因很簡單,華為晶片觸動了美國人的利益,美國施壓下所有擁有先進位程的如臺積電、三星等企業,不再為華為提供晶片生產。而華為的庫存,經過一兩年的消耗,應該已經見底。
很多人多少都了解過中國晶片的發展史,其實從一開始美國就一直對我國進行著高端技術的出口限制。但是在漢芯出現後,曾經還是有過一次超越的機會的,只是被那些壞人給破壞了。
對於高端技術,要走的一定是先模仿後超越的路線,不僅是晶片技術,什麼盾構機、高鐵、特高壓等我國現在一流的技術,也都是這個路線。
但是在晶片技術上,除了當年聯想發明的漢卡外,在晶片領域,我國是一直沒有過突破的。本來聯想可以通過走技術路線實現在某些領域的超越,但是由於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聯想從技術轉成了貿易公司。放棄了技術的聯想,成了晶片路上的一大絆腳石。
為什麼這麼說呢?你試想一下,以聯想當年的影響和體量,如果在晶片技術上有所突破,不僅他旗下所有的電腦,包括所有的國產電腦公司也都會第一時間支持,有市場銷量,晶片就能進一步優化升級,不斷升級下,國產晶片之路即使超越不了美國,也不至於落到如今這個地步。
再說說漢芯,在不少媒體的忽悠下,很多人以為,漢芯是啥也沒做,就買回來別人的晶片,磨掉包裝上的LOGO,然後就吹是自己的。
然後這都是美帝為了打壓國產晶片仿製之路,忽悠外行的。張捷之前就發表過關於漢芯的一篇長文,裡面說得也很清楚。關於原理小編就不過多解釋,只說漢芯做的事。漢芯是通過逆向破解,仿製外國高端晶片。而一些人出於各方面利益,就開始打壓漢芯,打壓國產晶片的仿製之 路。
那時人們還不像現在大家對於晶片工藝這麼了解,比如說到麒麟晶片,設計是華為,代工是三星或臺積電,設備和技術來自很多國家。那時他們就抓住百姓對於自研的盲區,誤導大家,讓大家以為自研就是要從設計,到設備,再到生產,都要自己完成才叫自研。然後到仿製,把逆向開發叫做磨個LOGO。是磨了別人在晶片結構裡的LOGO,但並不是磨掉了包裝上的LOGO這麼簡單。
至於這些人為啥要阻撓國產晶片的發展,大家可以自行腦補,小編不敢太能說,因為說太多,文章可能大家就看不到了。
到於第二種人,才是最可怕的。
網際網路上,總是說,清華北大是給美國培養人才的,其實並不光是清華北大,中國科技大學等學校也給美國做出不少的貢獻。
上面是全球前6名的材料科學家,之前網上也經常有人傳說這是做晶片的科學家,也有人闢謠說人家是研究先進材料的。先不說這些材料研究出能來做什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材料只要研究出來,一定是卡中國脖子的材料。
現實就是,如今像清北這些看似是名校,但是他們內部的文化包括老師的教育,都是以能出國,能去那些美國人的大公司或大機構為榮。我們能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人才,因為忽悠等各方面因素,都去美國了,而且是一去再也不復返。
那在晶片方面,為美國工作的中國人多麼?
還真不少。像臺積電的老闆,張忠謀與半導體開山鼻祖、英特爾公司創辦人戈登·摩爾同時踏入半導體業,與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基爾比同時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曾和張忠謀是同事,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
而前面提到的漢芯創始人陳進,曾在美國IBM、摩託羅拉等公司擔任高級主任工程師、晶片設計經理等職,主持系統晶片開發等工作。
像他們一樣,在美國晶片行業打工的華人工程師不在少數。而像張汝京、陳進這樣,想著回國效力的華人在晶片領域的科學家是少之又少。
再加了漢芯事件對於陳進的抹黑,讓不少本來想回國的人,更怕遇到陳進這樣的事情。
對於漢芯的打壓,不僅是讓中國晶片事業受挫,更是讓敢回中國的晶片人才也越來越少。
沒有人才,產業就起不來。如不容易國內培養點人才,還盡讓那些人忽悠去了國外。
再加上外資對於很多行業的滲透也超超我們的想像,就連國人以為的自己的電腦品牌聯想,作為有國資背景的企業,甚至一半都是外國人。像這樣的公司,不可能會同意為國產晶片帶路。
相信華為,相信國產晶片,給他們點時間,會像高鐵,像盾構機,突破只是時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