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裝電梯未得三戶同意事後起矛盾(三會制度的踐行)
2023-05-08 09:22:25 1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編者按:u003cpu003e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上世紀90年代末,「三會」制度在上海市黃浦區五裡橋街道誕生,有效提高了基層民主自治水平。2017年,「三會」制度被寫入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當中,成為上海解決基層治理「難點、堵點、痛點」的重要法寶。u003c/pu003e u003cpu003e行至當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的「三會」制度見證著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因,22年來不斷推動基層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成為上海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的生動實踐。u003c/pu003e u003cpu003e「三會」制度因何而創?有何獨到之處?如何在破解難題中不斷豐富拓展自身時代內涵?即日起,我們走進五裡橋街道,講述「三會」制度的「前世今生」和新內涵,探尋上海基層治理的密碼。u003c/pu003e
小區垃圾站設在哪兒?開個聽證會吧?」「小區裡樓房加裝電梯,樓上樓下居民意見不同,開個協調會吧?」「小區停車位如何增加?解決這個問題不是有『三會』制度嗎?」……
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上世紀90年代末,「三會」制度在上海市黃浦區五裡橋街道誕生,有效提高了基層民主自治水平,在全市範圍內得到廣泛認同和推廣。行至當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的「三會」制度見證著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因,22年來不斷推動基層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成為上海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的生動實踐。
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在社區治理的方方面面,「人民至上」更是被鐫刻在社區不斷發展的每一個堅定的步伐中。
為給老房順利加裝電梯,五裡橋街道橋一居民區已開了208次現場協調會。「不厭其煩」的背後,是社區工作者充分尊重民意的初心,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根植社區治理的「基因」。
百姓圓了「加梯夢」。 五裡橋街道供圖
原來,該居民區有一批六層的住宅房齡已接近40年,加裝電梯工作進行到一半,矛盾來了:隨著腳手架慢慢搭起,每層樓的中間兩戶居民有了意見,因為他們唯一的採光通道被遮擋了。
現場協調會。五裡橋供圖
居委會組織了現場協調會,居民代表、電梯公司、物業代表和法律顧問一同到場。各方充分發言、討論後,方案形成:改裝透明的電梯井,減少電梯對採光的影響。由此增加的預算,由居民代表出面協調,爭取讓樓內居民平攤增加的費用。
「加裝電梯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可以通過『三會』制度解決。」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錢姝磊說。
如今,這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橋一居民區內,50棟符合加梯條件的多層住宅裡已有26棟完成電梯安裝或正在安裝,讓老年人生活更加便利。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統一於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背後折射出來的是上海全過程人民民主與百姓的零距離。
在協商民主的實踐中學習協商民主。「三會」制度正是為黨建引領下「群眾事群眾議、群眾事群眾決」提供了底層邏輯和制度保障。事前聽證、事中協調、事後評議,成為一套行之有效的協商機制,充分展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
「全過程人民民主能有效地化解基層治理過程中的各種矛盾。社區作為基層的社會單元,是實現基層民主的重要場域,一個充滿活力的社區能夠為社區發展和基層民主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能量和智慧。」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研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分部主任於洪生教授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