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如何做到高質量發展(當房企不想再叫)
2023-05-08 04:40:35 3
每經記者:陳榮浩 每經編輯:王月龍,陳夢妤,蓋源源
越來越多房企不想叫「房企」。
10月15日,海南機場設施股份有限公司(原ST基礎)發布公告稱,擬將證券名字由此前的「海航基礎」變更為「海南機場」。此前,該公司曾透露正在逐步推進「去房地產化」工作,未來將聚焦臨空產業。
「去地產」案例在行業並不少見。今年8月時,新希望地產更名為「新希望五新」,宣稱將在地產、農業、文旅三個方向上同時發力;朗詩綠色地產則將名字變更為「朗詩綠色管理」,展示了自身向代建輕資產模式轉型的決心,地產行業中又多了代建生意人。
在業內看來,房企頻繁更名背後,本質是想方設法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轉型已成為房企共識,如房地產 物流、康養、文旅、醫療等,正成為不少房企延伸業務範圍的方向之一。
10月17日上午,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榮雪通過微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房企頻繁「去地產」背後主要考量的是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及拓展盈利面,單一地產板塊難以支撐企業長遠發展,而且近些年「增收不增利」局勢持續蔓延,多元化布局成為越來越多房企的突圍之路。
跟「地產」字眼說Byebye
10月15日,「海航基礎」變為「海南機場」。改名字並非只是告訴外界自身換了「馬甲」,更是企業戰略的表現方式之一,表明業務側重點可能發生了改變。海南機場在半年報中也提到,「目前公司正在逐步推進『去房地產化』工作,未來將聚焦臨空產業,推進地產業務轉型工作。」
來源:企業公告
事實上,2013年海南機場就有意轉型,當時公司開始謀劃產業基金、不動產基金布局,並在2020年時賣掉了當時唯一在售的房地產項目億城堂庭。
類似操作並不少見。今年8月11日,四川新希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企業名字更改為新希望五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名稱中去掉了房地產開發的相關表述。
而所謂的「五新」,指的是「新機制、新青年、新科技、新賽道、新責任」,早在7年前新希望就提出了這一理念,直到近兩年將該理念規範化並寫入企業文化價值觀。
在名字變更的同時,新希望五新的業務範圍也迎來了轉變,由此前的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業務,變更成了企業管理、規範設計管理、工程管理、企業形象策劃等。
來源:企查查
這波房地產企業改名浪潮並非只是簡單地在名字上去地產化。
例如,8月9日,朗詩綠色地產將名字變更為了「朗詩綠色管理」,由「地產」變為「管理」,透露出對輕資產模式的側重。董事長田明也曾向媒體透露,經過8年探索,朗詩已經成為委託代建、小股操盤、合作開發上的熟手,轉型時機正好。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由朗詩地產提供代建服務及進行小股操盤的項目有83個,總可售面積約378萬平方米,可售貨值預計超706.2億元,佔中國地區總可售貨值的比重約91%。
關榮雪表示,多數房企在轉型過程中容易經歷陣痛,比如經驗是否被市場認可,新技術、人才等需求帶來的成本壓力等。「不過在業內也有轉型相對成功的企業,比如萬達將業務方向由開發轉向商業,並全面開啟輕資產路線,既解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受限的困局,又有效降低了企業負債,在一定程度上讓企業躲過了行業『寒冬』。」
改名容易轉型難
地產行業的改名以及探索新業務熱潮並非首次出現。
房企更名,始於2015年,盛於2018年。據克而瑞數據,到2018年底時,TOP50家房企中已有40家房企中在名字中將「地產」字眼摘去。
彼時,一大波房地產企業如萬科、龍湖、奧園、保利等,都在那時候將名字中的「地產」字眼去掉。
當時地產行業經歷了上一波行情的狂飆猛進之後,市場普遍認為房地產開發的「天花板」將近,因而在名字上「去地產」,在業務上尋新增長點。
而對於更名的房企來說,通常有兩種基礎考量,一是在名字上去地產,向市場傳遞信號,在地產業務之外,還有其他可實現利潤增長的業務;另一種則是另闢蹊徑,不再把地產業務當作主業,甚至完全放棄地產業務。
50家典型房企多元化發展類型分布 來源:中指研究院
從目前房企轉型的現狀來看,多數房企在名字上「去地產」較容易,但想真正靠地產之外的業務實現收入的快速增長,還相對較難。多數房企的多元化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對營收的貢獻並不大。
如海南機場,雖說有意強化自身的機場、免稅等優勢,但目前整體營收中,仍有近半來自房地產。2022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海南機場物業和地產兩大業務佔總營收的比重為46%。
10月17日,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通過微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多數地產企業的轉型,還是聚集主業,發展相關產業,這也是當前市場環境下企業適應發展的一種戰略調整。
「房地產主要優勢還是在於資金和資源,多數頭部企業有一批較為專業的市場化團隊,業務開拓能力還是不錯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房企對地產開發的路徑依賴以及前期的跨界成本,如團隊、技術等,對企業現金流考驗較大。」王鵬說。
記者|陳榮浩
編輯|王月龍 陳夢妤 蓋源源
校對|程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72285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
,